:::
共 7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菩薩低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慈善或柔弱的樣子。《太平廣記.卷一七四.俊辯》:「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
觀世音菩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菩薩名。為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聖之一。是慈悲的象徵,當眾生有苦難時,只要稱念他的名號,即可獲得解脫苦厄。他還會就眾生的因緣,化作種種不同的身分度化之。因此又有各種別稱,如水月觀音、魚籃觀音、馬郎婦觀音等,合計中日關於觀世音的別稱,共有三十三。又名三十三身。關於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南北朝多依經典作男子,唐以後常作女相。是佛教中最受崇拜的菩薩。觀世音也譯作「觀自在」,古譯作光世音,略稱為「觀音」。也稱為「大士」、「觀世音」、「觀自在菩薩」、「觀音菩薩」、「觀音媽」、「觀音大士」。
|
薩拉邦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類型名。巴洛克時期的一種三拍子舞曲,在法國和德國這類舞都採用慢的速度,它的節奏特色為第二拍是附點音符,樂曲開始時沒有上拍,終止在第三拍上。其曲式通常都是二段式,樂句是由規則對稱的4或8小節組成,旋律簡單,可自由加入許多裝飾音,在巴洛克時期的舞蹈組曲中,薩拉邦舞曲通常都被安置在《庫朗舞曲》(Courante)之後。關於薩拉邦舞的來源有不同的說法,但多數學者認為它可能是來自阿拉伯摩爾人(Arabie-Moorigh)的舞蹈。十六世紀時流行於墨西哥及西班牙,稱為Zarabonda,它原是一種快節奏的舞蹈,用響板和吉他伴奏。但因歌詞淫蕩、動作挑逗,曾於1583年被西班牙王飛力浦二世(Philip ...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l998.
|
活菩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地善良而能救人急難的人。如:「她像活菩薩般樂善好施。」《鏡花緣》第五七回:「凡有窮人,莫不周濟,諸如捨藥,施棺,修橋,補路之類,真是遇善必行。淮南一帶,人人感仰,都以活菩薩稱之。」
|
薩提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薩提爾女士(1916~1988)是最具影響力的家族治療大師及人本主義提倡者。她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育學士,芝加哥大學社會科學管理學院碩士,接受芝加哥大學精神科社會工作訓練;曾任校長六年,在各種不同的臨床機構從事實務、訓練、督導工作,並曾在伊利諾州立醫學院精神科授課。
她是家族治療先驅者之一,一九五○年代與傑克森(Don Jackson)、李斯金(Jules Riskin)共創設在加州波羅奧圖(Palo Alto)的心理研究所(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MRI);在其間開創許多訓練方法,造就許多家族治療人材,影響至為深遠。一九七○年美國精神醫學會發... |
布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為梵語upavāsatha的音譯。意譯為淨住、善宿、長養、斷增長。為佛教徒的修行活動:(1)出家眾每半月聚會一次,先行懺悔,懺悔後再一起誦戒。誦戒這個活動稱為「布薩」。(2)在家信徒於每月的六齋日持八戒也稱「布薩」。也譯作「褒沙陀」、「布沙他」、「布灑地」、「逋沙他」等。
|
觀音菩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聖之一,是慈悲的象徵。參見「觀世音菩薩」條。
|
帕薩喀牙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類型名。「Passacaille」一字為法國用法,在義大利則稱謂「Passacaglia」,是巴洛克時期一種三拍子舞蹈,出現於十七世紀初期,應用頑固低音伴奏〔見頑固低音〕。關於帕薩喀牙最早的記載是在1606年義大利人蒙德沙爾托(Girolano Montesardo)所寫的西班牙吉他演奏技巧譜例中,有奇亞可娜(Ciaccona)和帕薩喀牙(Passa caglio)兩種樂曲。奇亞可娜是巴利托舞曲(Balleto)之一種,帕薩喀牙是一種類似前奏;用以連接歌曲與歌曲之過門或舞蹈演出前之前奏曲,這兩種樂曲常常連接在一起演奏。因此不論是西班牙文的Passacaille 或義大利文的Passacag...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
地藏菩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菩薩。四大菩薩之一。根據《地藏菩薩本願經》的說法,他原是婆羅門子,曾祈求釋迦牟尼幫他邪惡的母親脫離地獄。後誓度盡地獄中一切眾生。他被認為是菩薩大願的代表。雖然《地藏菩薩本願經》可能是中國人撰寫的,但不會因此影響中國佛教徒對他的信仰。傳說他曾化身投生新羅國王族,姓金名喬覺,出家來華,入九華山,居數十年圓寂,肉身不壞,因此九華山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道場。地藏菩薩的像多作比丘相,有光環,兩眉間蓄髮一簇,手持法杖。也作「地藏」、「地藏王」、「地藏王菩薩」。
|
薩滿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蒙古等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和滿 ── 通古斯語民族,共同信仰的原始薩滿教的祭祀舞蹈。流傳於中國東北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遼寧省,蒙古、達幹爾、鄂溫克、鄂倫春、滿族等的聚居地。「薩滿」為滿 ── 通古斯語的音譯,意為:癲狂者,即巫的稱謂。蒙古族的薩滿為男性巫覡。各家在舉行奠祭祖先、驅邪去病、祈求豐收等祭祀儀式和活動時,都要請神靈的仲介:薩滿,來家中做法事。屆時,薩滿戴有鷹飾的頭冠、著五彩飄帶裙、腰繫銅牌、手持可召喚神靈的法鼓:羊皮單鼓,在邊念咒語、擊鼓旋轉邊飲酒至神靈附體後,便開始在瘋癲狀態下作舞。由於蒙古族自古對鷹、熊、鹿、蜜蜂等動物,以及大樹等多種植物,有多神崇拜的習俗,並以此為民族圖...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