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8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每況愈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每下愈況」。見「每下愈況」條。01.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六.東坡一》:「子瞻自言,平生不善唱曲,故間有不入腔處,非盡如此,後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況愈下?蓋其耳。」02.清.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三:「南宋儒者似又竊釋氏緒餘,此即莊子所謂每況愈下也。」 
怙惡不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元史.卷一九二.良吏列傳二.周自強列傳》:「若能悔悟首實,則原其罪;若迷怙惡不悛,然後繩之以法不少貸。」
悠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荒不合事理。《聊齋志異.卷二.紅玉》:「然官宰悠悠,豎人毛髮。」
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文過遂非之風,此臣所以憤懣太息而不能已也。」 02.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三》:「世之人舉動差,文過遂非,不肯認錯者多矣。」 03.《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倘陛下文過遂非,再信讒言,微遊妓館,則忠言結舌,不聞於上。」 參考詞語︰護過飾非注音︰ㄏㄨˋ ㄍㄨㄛˋ ㄕˋ ㄈㄟ漢語拼音︰hù guò shì fēi釋義︰猶「文過飾非」。見「文過飾非」條。 01.《清史稿.卷三一九.和珅列傳》:「故事,實錄不載武試策問,和珅率對不以實,詔斥護過飾非,革職留任。」
入不敷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史稿.卷一二五.食貨志六》:「此後再有隱匿,甚或巧立名目,稱入不敷出,則典守之官,不能辭咎。」
螳臂當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ì jù lún釋義︰猶「螳臂當車」。見「螳臂當車」條。 01.唐.杜光庭《虯髯客傳》:「人臣之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  參考詞語︰螳螂當車注音︰ㄊㄤˊ ㄌㄤˊ ㄉㄤ ㄔㄜ漢語拼音︰táng láng dāng chē釋義︰猶「螳臂當車」。見「螳臂當車」條。 01.明.無名氏《贈書記.第二四齣》:「尚不思降服山前,效螳螂當車怒暫,管須臾折衝三箭定天山。」  參考詞語︰當車螳臂注音︰ㄉㄤ ㄔㄜ ㄊㄤˊ ㄅ|ˋ漢語拼音︰dāng chē táng bì釋義︰比喻不自量力而遭致失敗。見「螳臂當車」條。 01.清.張應昌〈哭義僕陳四〉詩:「豈料一朝忿,獨身戰群醜。赴火蛾翎焚,當車螳臂掊...
千鈞一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鈞一髮」原作「髮引千鈞」。典源本於《列子.仲尼》。中山公子牟,是魏國公室的公子,愛好與賢人交遊,不管國事,他很推崇趙國人公孫龍的學說。樂正子輿知道後,對著公子牟嘲笑公孫龍說:「公孫龍言辭荒誕,善於詭辯,像他說的髮引千鈞、白馬非馬等言論,根本是違背客觀規律的論!」公子牟聽了反駁樂正子輿說:「智者的話,本來就不是愚者所能了解的,你說那些言論不合理,其實是因為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拿『髮引千鈞』來說,一根頭髮之所以可以繫著千鈞重物,這是因為頭髮承受力量均衡的原因。』」以一根細髮絲,拉引千鈞之重物,在一般人的看法,本來就是隨時會斷,《列子》此處所說的「髮引千鈞,勢至等」是一種邏輯推論,並不影響「...
休戚與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休戚與共目錄1 出處2 故事2.1 解釋3 詞義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 出處晉書 王導傳:「導曰:『吾與元規休戚是同,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 故事王導說:「我和元規喜樂和哀苦都是共同承受的,荒沒有根據的話,應該到了治者這一關就不會在傳下去了。」 解釋喻彼此禍福與共,相互關聯。 詞義 相似詞同甘共苦、唇亡齒寒、輔車相依 相反詞各自為政 例句他們兩家是世交,多少年來休戚與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莫名其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斥責人言行荒,不講道理。[例]他說話總是出爾反爾,真是莫名其妙!
道聽塗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便傳揚出去,有德行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皇侃疏中對這句話加以解釋:「若聽之道路,道路乃即為人傳說,必多妄。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對人講述道理,必先鑽研日久,有所心得,才能對人講述,在道路上隨便聽到的消息,一定很多誤,不能輕易相信,更不能當成是真的,逕向他人轉述,如果這樣去做,便是自己毀棄自己的德行。後來「道聽塗說」演變為成語,泛指沒有經過證實、缺乏根據的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