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易辛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辛模型為德國人易辛(E. Ising)在一九二五年的論文題目,這個模型是與鐵磁性,或反磁性有關的一種簡單近似的模型。雖然它與所描述的物理實體相距甚遠,盡管如此,但用它描述鐵磁性、反磁性系統,仍得到比我們想像為好的結果。而且它也是唯一可以用嚴格數學方法作出來的相變例子。
如果晶格點上的粒子自旋取z 方向,則兩自旋粒子的耦合可以近似地寫成(si)‧(sj)=(sz)i‧(sz)j,在此si、sj都是量子力學的自旋量。sz=1/2,故可將(sz)i、(sz)j寫成自旋向上或向下,用符號↑,↓表示。顯然這是一種十分近似的模型。在忽略了非近鄰的相互作用外,也可以把相互作用寫成線性的表... |
維斯巴辛皇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馬帝國自西元前二十七年由共和改為帝國;在帝國早期的第一世紀、第二世紀時,國力達到顛峰,幾位皇帝都相當重視文教事業,其中維斯巴辛皇帝(9~79),從西元六十七年至七十九年在位期間,更熱衷於推廣文教。最重要的文教事業有以下幾項:
1.設立圖書館:維斯巴辛皇帝曾於尼祿(Nero)王火燒羅馬城後,仿亞歷山卓方式,在羅馬和平寺(Temple of Peace)設立圖書館,成為日後羅馬大學發展的雛型。 2.公款設立修辭學講座:維斯巴辛皇帝在西元七十八年時,首先以國庫公款支薪設立希臘文及拉丁文的修辭學講座,其年薪甚豐。坤體良(M.F. Quintilian)就是第一位獲得此... |
賴辛巴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賴辛巴赫(1891~1953)是德國哲學家和教育家,曾在柏林大學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任教。是維也納學圈(Vienna Circle)主要代表和邏輯實徵論柏林學派創始人。邏輯實徵論者認為,邏輯的陳述所揭示的只是先驗的思想範疇和語言的基本結構,並非用來描述物質世界。他在概率論、歸納理論和科學的哲學基礎方面的論述有重大貢獻。一九三八年赴美協助編輯[統一科學雜誌],並著有[符號邏輯原理](1947)和[科學的哲學之興起](1951)。
|
辛克爾分析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學派名。辛克爾音樂分析法是由奧國音樂理論家辛克爾(Heinrich Schenker, 1867-1935)經過三十年的研究,發展出來的音樂分析法。這種分析法是在樂譜上用線形標出音樂的進行關係及音層的結構過程,目的是要發現和顯露音樂的結構線形及組織動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線形分析法(Linear Analysis)或音層分析法(Layer Analysis)。辛克爾把樂曲的結構分為:一、前景(Foreground)── 樂曲中音與音的運動關係及情況。二、中景(Middle ground)── 音高和聲和旋律的結構線型,包括水平及垂直的關係,這些關係可能有好幾層交互重疊。三、背景(Backgr...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
辛甫生三分之一定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辛甫生公式。
|
太平山細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下莖長,光滑,分枝相距甚遠。葉三角狀長橢圓形,長1-2 cm,寬1.3-2.3 cm,上表面有白斑及短毛,下表面灰綠或紫色,沿脈有毛。花萼筒與萼片間無附屬物,萼片平,內面有毛,外表面光滑;花柱離生,前端凹。
|
朗斯洛,法蘭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法國舞蹈家、學者。生於蒙比里埃(Montpellier),自幼學習音樂。1944年隨家人移居巴黎,在馬寇斯基(François Malkowski)和馬狄卡(Madika)門下學舞。1955年,她到柏林隨魏格曼(Mary Wigman)和葛索夫斯基(Tatiana Gsovsky)學舞。1957年,返回巴黎投身於杜佩夫婦(Dominique Et François Dupuy)門下,並加入杜佩的巴黎現代舞團(Ballets Modernes de Paris),開始對演技、默劇和體操產生研究興趣。1959年,她結識康帖(Pierre Conté)和娜達勒(Michele Nadal),因...
J. Robinson《Modern Dance in France-An Adventure, 1920-1970》1997.
|
鴛鴦湖細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下莖無毛,分枝相距甚遠。葉三角狀長橢圓形至三角狀卵形,長約3.7 cm,寬2.3-2.9 cm,上表面有白點,下表面紫色。花萼筒外表光滑,內面有突起之網紋,萼片與花萼筒間有附屬物。
|
辛丁巴;成年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非洲坦桑尼亞(Tanzania)瓦瑪孔帝(Wamakonde)族人的青少年男女成年舞蹈,配合著當地響聲迷人的「利甘嘎」雙頭鼓(Liganga)、馬林巴琴及鈴鐺聲,展現出別具特色的舞蹈。此舞在完成「叢林學校」成年式之後所跳的舞。由青少年男女參與,舞蹈重點為臀部的迅速搖晃動作,女舞者腰部包著特別的布料,男舞者著一環狀帶鬚物繞在短褲外圍,這些服飾更彰顯臀部動作的特色。鼓手大多以棒擊鼓,唯有主要鼓手以手擊鼓,他在演奏時呼喊:「瓦!黏播!」(Wa Nembo)意為「準備好要跳舞了嗎?」其他鼓手即喊答:「伊婁!」(Elo!),意為「我們已跳脫自己的青少年時期了,準備成為成年人。」主要鼓手掌控著舞蹈的...
K.W. Asante《African Dance》1996.
|
柴辛絲卡,瑪迪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生於利勾瓦(Ligova),俄籍芭蕾伶娜與舞蹈教師,為波蘭性格舞者佛力克斯.柴辛絲卡(Felix Kschessinsky)的女兒,1890年畢業自聖彼得堡帝國芭蕾舞學校(Imperial Ballet School),隨伊凡諾夫(Ivanov)、約翰生(Johansson)與瓦珍(Vazem)習舞,1891年進馬林斯基劇院(Maryinsky Theater)擔任芭蕾舞者,1892年被指派為芭蕾伶娜(ballerina),1893年晉陞為首席芭蕾伶娜(prima ballerian),1895年榮膺為地位最高的全能芭蕾伶娜(prima ballerian assoluta),除了義大...
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lexander Demidov《The Russian Ballet Past & Present》1978.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