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6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獨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情非常重大,非一人之力所能支持。《封神演義》第九三回:「因吾師在萬仙陣死於姜尚之手,屢欲思報此恨,為獨木支,不能向前。」也作「一木扶」、「一木支。」
寢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睡覺和吃飯都不安心。形容憂慮煩亂的樣子。如:「放榜前的焦慮,令他寢食安。」也作「寢食不安」。
望項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程度相差太遠,趕不及、比不上。如:「他在藝術上已達登峰造極的境界,同儕均望項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意為。《西遊記》第三九回:「你既知我是老孫,就該遠遁;怎麼還刁我師父。」《官場現形記》第五一回:「刁邁彭見他肯寫,也就不刁他了。」
在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論如何很免除、避免。《活地獄》第九回:「或者陽示和好,暗施奸刁的,亦在所免。」也作「在所不免」。
積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期形成的習慣以改變。如:「他雖然想戒菸,卻因積習改,始終無法達成目標。」
道德兩問題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兩問題教學法(dilemma-based teaching)目錄1 定義2 起源與發展3 中英文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定義係指教師於教學過程中,呈現道德兩(dilemma)的題材,激發學生討論,從而改變學生的道德認知結構,提升學生道德認知層次和道德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法。 起源與發展此法則理論,主要來自皮亞傑(J.Piaget)道德發展理論和郭耳堡(L.Kphlber)道德發展理論。皮亞傑認為兒童道德發展是從不關切任何規範(無律期),到懼怕權...
雜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種病因不明或治的病。比喻不易理解或以解決的問題。如:「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任何疑雜症都可以向他請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忍受。《紅樓夢》第六五回:「賈璉喜的心癢受。一時鮑二家的端上酒來,二人對飲。」
2.傷心過、心裡不舒服。《文明小史》第五○回:「法國副領事看他像個碰釘子的樣子,知道他心裡受,便不和他說什麼了。」
以捉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容易揣測、不容易了解。如:「山區天候變幻無常,讓人以捉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