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危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潛藏的危險、禍害。晉.趙至〈與茂齊書〉:「常恐風波潛駭,危機密發。」唐.劉言史〈觀繩伎〉詩:「危機險勢無不有,倒挂纖腰學垂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喧譁、吵耳。《文選.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或賓客盈座,鳴聲聒耳。」宋.王安石〈和惠思歲二日二絕〉之一:「為嫌歸舍兒童聒,故就僧房借榻眠。」
翠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青綠色。《文選.曹植.七啟》:「飾以文犀,彫以翠綠。」《文選.康.琴賦》:「錯以犀象,籍以翠綠。」
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舉世。《漢書.卷二二.禮樂志》:「願與大臣延及儒生,述舊禮,明王制,驅一世之民,躋仁壽之域。」三國魏.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外不殊俗,而內不失正,與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擾亂、糾纏。《文選.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足下若嬲之不置,不過欲為官得人,以益時用耳。」《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六回:「我也聽見繼之、述農都說你,喜歡嬲人家說新聞故事。」
不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不說,不議論。《文選.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阮嗣宗口不論人過,吾每師之而未能及。」《儒林外史》第二回:「不論別人,只這一位荀老爹,三十晚裡還送了五十斤油與你。」
探賾索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易經.繫辭》:「探賾索隱,鉤深致深,以定天下之吉凶。」指探求深奧隱妙的事理。三國魏.康〈答張遼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由此而言,探賾索隱,何為為妄。」也作「探賾索微」、「探奧索隱」、「探幽窮賾」、「探幽索隱」。
同歸殊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的相同,而所經的途徑不同。語本《易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比喻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效果或目標一致。《文選.康.琴賦》:「其餘觸類而長,所致非一,同歸殊途,或文或質。」也作「殊方同致」、「殊途同歸」、「殊塗同歸」、「殊塗同會」、「殊塗同致」、「殊塗一致」、「殊路同歸」、「殊致同歸」、「異途同歸」、「異路同歸」。
絕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技藝失傳或流風餘韻不復可見。《抱朴子.外篇.廣譬》:「聰者,料興亡於遺音之絕響;明者,覿機理於玄微之未形。」《晉書.卷四九.阮籍等傳.史臣曰》:「琴絕響,阮氣獨存。」
可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值得珍視。《楚辭.屈原.離騷》:「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文選.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然使長才廣度,無所不淹而能不營,乃可貴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