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5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巨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amphastos toco
體長61公分,為最常見且體型最大的巨嘴。喙長達19公分,其由角質構成,重量輕但很堅硬,喙黃色,先端黑色。眼黑色,周圍有一圈藍色細紋,外圍黃色。頭部黑色延伸至背部、尾羽和腹部,喉部和胸部為白色,臀部紅色。
共2亞種,分布於南美洲東部,自圭亞納經過巴西到阿根廷北部。
棲息於開闊的樹林、河岸森林、森林邊緣、造林地、棕櫚林,也常出現在人類住處附近。飛行時會邊拍翅邊滑翔,呈上下波浪起伏。發出似蟾蜍的啞啞叫聲。於樹洞中築巢,用木屑和反芻的種子做巢內的襯裡,會長期利用同一巢洞。
綱(Class Aves)
鴷形目(Order Piciformes)
鵎鵼科(Family amphast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越國在南方,故稱南方的為「越」。《文選.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馬依北風,越巢南枝。」
2.孔雀。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九.禽部.孔雀》:「釋名:越。時珍曰:『孔,大也。李昉呼為南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孤獨失群的。《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一五》:「孤西北飛,離獸東南下。」《文選.潘岳.寡婦賦》:「孤嚶兮悲鳴,長松萋兮振柯。」
黑領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約 28cm。雌雄同型。頭白色,眼周圍有一小塊鮮黃色裸皮,眼後呈箭矢形。胸及頸黑色,環繞形成一圈寬黑帶。背部深褐色,翼上覆羽有白斑。尾黑褐色,末端白色,越外側尾羽白色越寬。腹部白色。尾下覆羽白色。未成頭頸淺褐色,背部褐色,無黑頸。眼暗褐色。喙黑色。腳黃灰色。
瞰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模擬由高處俯視地表,依據「近大遠小」視差原理,以透視法表現地物、地貌等高低遠近所繪製之地圖;因其類似類自空中俯瞰地面之影像,故稱之。其優點為易於判讀,常用於教學、旅遊及示意地圖;唯製圖過程較為複雜、費時,且無法進行地圖量算作業。
出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出面或帶頭做某事的人。如:「其實他心裡比誰都還想抗議不公,但是他從不當出頭。」
2.比喻因某方面表現突出的人。如:「當個出頭雖然有時會遭受挫折,但大多數時候仍受到大眾的肯定。」
白腹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ula leucogaster
體長75~80公分。腳、喙藍灰色,頭頸部;背部、翼及尾羽為黑褐色,胸腹部白色,很容易辨認。另有一種亞種的頭部為淡褐色。
共4亞種,分布於全球熱帶、亞熱帶海洋。
常結群於海面上低飛,或停在海面上捕食魚類,或潛入水中捕魚或是軟體動物,喜歡停棲於樹上。常常與紅腳鰹(Red-footed Booby, Sula sula)及藍臉鰹(Masked Booby, S. dactylatra)一起繁殖,但是為了避免競爭,覓食區較其他兩種靠近岸邊。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上飛行,部分的求偶儀式也是在空中進行。在大多數地區,每年3~4月繁殖,但是在大西洋的亞述森群島,則遇到食物豐盛時就會繁殖。主要的繁殖地點為海洋小島的懸崖、石縫內或是陡坡。
綱(Class Aves)
鵜形目(Order Pelecaniformes)
科(Family Sul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棲息在水中的類。唐.姚合〈送崔約下第歸揚州〉詩:「日晚山花當馬落,天陰水傍船飛。」《老殘遊記》第二回:「那荷葉初枯,擦得船嗤嗤價響。那水被人驚起,格格價飛。」也稱為「水禽」。
針尾維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Vidua macroura
在繁殖期長度為33公分,非繁殖期長度為15公分,繁殖期的尾羽長度幾乎為軀幹長度的2倍,雌13公分。喙紅色,腳黑色。雄繁殖羽眼部至頭頂黑色,背部、飛羽至尾羽黑色,肩部以及身體其他部分白色。在繁殖期過後,雄的長尾羽會脫落,羽毛也會更換為較類似雌的羽色。雌過眼線黑色,臉部顏色較淡,頭頂至背部淺褐色有深褐色斑紋,翼羽和尾羽黑褐色,胸部淺褐色,腹部污白色。
分布於非洲撤哈拉沙漠以南。
棲地為熱帶疏林、耕種農地。主要在地面尋找種子做為食物,小群活動,生性活躍,有時在一群之中可以見到繁殖期的雄,非繁殖期的雄以及雌一起活動。在繁殖期的雄,會追逐其他類,並在求偶的對象上空繞圓圈做展示舞蹈飛行,也會在一個枝頭上鳴唱數週,鳴唱為嘶嘶喘息般的聲音。雌產卵在橫斑梅花雀以及其他三種梅花雀的巢中,一次產卵一枚。與杜鵑不同,維達的雛不會將寄主的其他雛移除,雛的顏色模仿寄主雛,連喙部的斑點數量和顏色都一模一樣,因此當雛張大喙要求食物的時候,看起來非常相似。孵化期約10天,育雛期約20天。
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維達科(Family Viduidae)
白腹秧雞(白胸苦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maurornis phoenicurus
體長約29公分。喙黃綠色,上喙基部紅色,腳黃綠色。背部石板黑色,胸、腹部白色,下腹部以及尾下覆羽栗紅色,尾羽短。雌雄相似。幼喙、腳褐色,背部灰褐色,腹部黃白色。
共4亞種,分布於亞洲東部、南部及東南部,包括印度、中南半島、中國東南、印尼等。少數較北方地區的族群為候
通常單獨出現在低海拔地區的稻田、沼澤、湖畔、溝渠、池塘地區。性羞怯、警覺性高,不容易見到,平時安靜,但是在春夏的清晨和黃昏的時候,其單調重複的“姑惡…姑惡…”的叫聲卻常常可以聽到,叫聲常常持續很久,有時夜間亦可以聽見。通常沿著岸邊或是草叢小心地行走,遇到威脅就會快步跑入草叢中,有時也會在水中浮游,有時則會在離水域甚遠的草地或是林地中出現,夜宿於低矮的枝幹上。食物為水生植物、昆蟲或種子。繁殖期5~6月,巢材為枯枝和枯葉,每窩約產卵4枚,卵為乳白色,有朱紅色小斑。
綱(Class Aves)
鶴形目(Order Gruiformes)
秧雞科(Family Rallida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