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14.0797 ms
共 2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才、才能。常為自謙之詞。《左傳.僖公十五年》:「寡人不佞,能合其眾而不能離也。」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臣不佞,自少有驅馳四方之志。」
2.善於花言巧語巴結的人。如:「奸佞」、「邪佞」。《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詩中有借虜除佞之語,意在不軌。」
1.巧言善辯、諂媚。如:「佞諂」。《史記.卷一二五.佞幸列傳.韓嫣》:「嫣善騎射,善佞。」
2.迷惑、困惑。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立部伎〉:「奸聲入耳佞人心,侏儒飽飯夷齊餓。」
3.沉迷於、迷戀。如:「佞佛」。《晉書.卷七七.列傳.何充》:「二郗諂於道,二何佞於佛。」清.葉德輝《書林清話.卷一○.藏書偏好宋元刻之癖》:「此則佞宋之癖,入於膏肓。」
善於巧辯奉承的。如:「佞人」、「佞臣」。《史記.卷四.周本紀》:「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
|
便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巧言善辯,阿諛逢迎。《論語.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唐.陳鴻《長恨傳》:「蓋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
佞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於奉承、諂媚的臣子。《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致平端自親賢哲,稔亂無非近佞臣。」《三國演義》第九回:「不可令佞臣執筆於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訕議也。」
|
不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才,自謙之詞。《左傳.成公十三年》:「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諸侯退矣。」《戰國策.燕策二》:「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順左右之心,恐抵斧質之罪,以傷先王之明,而又害於足下之義故遁逃奔趙。」
2.不善用花言巧語討好人。《論語.公冶長》:「雍也,仁而不佞。」
|
奸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奸邪諂媚。金.劉祁《歸潛志》卷一一:「二人奸佞無遠略,士庶皆惡之。」也作「姦佞」。
2.奸邪諂媚的人。《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只為宣和失政,奸佞專權;延至靖康,金虜凌城。」《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都是你這班奸佞,欺死蔑生,擅權廢置。」也作「姦佞」。
|
讒言佞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謗他人和奉承取悅他人的話。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三折:「一個李存信,兩頭蛇讒言佞語。」元.施惠《幽閨記》第七齣:「怨著大金主上,信讒言佞語,殺害我忠良。」
|
邪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姦邪小人。《後漢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今選舉不實,邪佞未去。」
|
佞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口才但心術不正的人。《論語.衛靈公》:「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三國魏.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而忍絕王命,明棄碩交,實為佞人所構會也。」
|
禮賢遠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重親近有才德的人,遠離巧言諂媚的小人。如:「禮賢遠佞是董事長的座右銘。」《東周列國志》第五○回:「趙盾等屢屢進諫,勸靈公禮賢遠佞,勤政親民。」
|
諂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奉承討好。《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張承業見其諂佞,深疾惡之。」《三國演義》第四一回:「瑁遂與張允同至樊城,拜見曹操,瑁等辭色甚是諂佞。」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