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24562 收藏人次:2142154
1.我。《論語.為政》:「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將上下而求索。」
2.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師。」
姓。如漢代有扈。
參見「」條。
支支     
瀏覽人次:11712 收藏人次:1750213
說話含混不清,搪塞了事。《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怎麼問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其詞     
瀏覽人次:10874 收藏人次:551137
以含混牽強的言語,搪塞應付他人。《官場現形記》第三二回:「余藎臣見王小五子揭出他的短處,只得支其詞:『他的差使本來要委的了。銀子是他該我的,如今他還我,並不是花了錢買差使的。』」
三省     
瀏覽人次:9290 收藏人次:182997
  「三省身」係曾子之言,見於〔論語.學而篇〕:「日三省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踐履篤實,自制之功極為精到,視聽言動皆合於禮,如有過失,亦必反求諸己,而不責諸人;這是孔門聖學之根基,是守約的表現,更是慎獨的工夫。據朱子的解釋:「盡己之謂忠,以實之謂信。」忠信埋雖相近,然分明係屬兩事,不可混而無別。忠是從心來講,故從心;信是以言論,故從言。心無私隱謂之忠,言有準實之謂信。為人謀則必實盡其心,交朋友則必實踐其言。傳即講習,講習則必實用其力。曾子雖天資魯鈍,而志節則極剛健,朝乾夕惕,刻苦自勵,故日必三省其身,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惟恐其行之有虧,惟恐陷其身於不義...
-汝原則     
瀏覽人次:7686 收藏人次:0
  「-汝」原則是以色列著名的宗教哲學家布柏(Martin Buber, 1878~1965)在其名著[與汝](I and Thou; Ich und Du)一書中所提出來的原則。布柏認為「-它」(我-它)、「-汝」(我-你)是人與世界溝通的二種方式,兩者共同建構了人性的存在。
  「-它」關係意指:凡是與「我」產生關聯的人或萬物(它),都是滿足「我」的利益、需要、欲求的工具,因此「我」與「它」建立的只是局部、片面的關係,此時的「我」並不完整。而「-汝」關係則是:「我」把「你」視為世界、視為生命,而不是為了滿足「我」個人的需要而與「你」建立關係。因此要以「我」的整個存在、...
    
瀏覽人次:4394 收藏人次:472445
1.此人。《穀梁傳.宣公十五年》:「外平不道,以人之存焉道之也。」
2.我。《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上.崔琦傳》:「天下云云,豈獨人之尤,君何激刺之過乎?」唐.杜甫〈入宅〉詩三首之三:「人淹老病,旅食豈才名。」
3.我輩。《史記.卷二九.河渠書》:「為我謂河伯兮何不仁,泛濫不止兮愁人。」
江左夷     
瀏覽人次:2286 收藏人次:0
江左,指長江以東之地。夷,指春秋時齊國賢相管仲。江左夷指晉代王室南渡至江左後,溫嶠憂心當時國家綱維未舉,及見王導共談後,欣然說:「江左自有管夷復何慮!」典出《晉書.卷六七.溫嶠傳》。後比喻具有輔國佐政的賢才。《花月痕》第七回:「那諸葛彈琴退敵,謝太傅圍棋賭墅,名士大半專會摹調!只如今就算得江左夷,讓他推群獨步了!」
    
瀏覽人次:2221 收藏人次:137842
1.抵抗、抗拒。《舊五代史.卷一三六.周書僭偽傳三.孟知祥傳》:「與遂、閬兵合,則勢不可支。」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逼得他忍飢受冷,並不敢半句支。」也作「枝梧」。
2.應付、對付。元.白樸《梧桐雨》第二折:「端詳了你上馬嬌,怎支蜀道難!」《水滸傳》第九回:「少間管營來點你,要打一百殺威棒時,你便只說你一路患病,未曾痊可。我自來與你支。」
用含混牽強的言語,應付搪塞他人。《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胡說!世間不信有這等巧事,他家失去了十五貫錢,你卻賣的絲恰好也是十五貫錢,這分明是支的說話了。」《紅樓夢》第七三回:「你們查的不嚴,怕得不是,還拿這話來支。」
    
瀏覽人次:2129 收藏人次:0
我們。《資治通鑑.卷二五一.唐紀六十七.懿宗咸通九年》:「況城中將士皆輩父兄子弟,輩一唱於外,彼必響應於內矣。」《儒林外史》第一八回:「輩今日雅集,不可無詩。」也作「儕」。
不禁     
瀏覽人次:1862 收藏人次:0
漢代元宵節夜晚,敕許金衛弛禁,前後各一日,稱為「金不禁」。後泛指沒有夜禁,通宵出入無阻。《三國演義》第六九回:「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霽,星月交輝。六街三市,競放花燈。真個金不禁,玉漏無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