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58 ms
共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揮之使離去。《孟子.萬章下》:「摽使者出諸大門之外。」
2.拋落、丟棄。《公羊傳.莊公十三年》:「已盟,曹子摽劍而去之。」
3.擊。《左傳.哀公十二年》:「長木之斃,無不摽也。」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二折:「千金寶劍賽吳鉤,一片精光射斗牛……隨身偏壯忠臣膽,入手能摽逆子頭。」
標記、記號。通「標」。參見「摽幟」條。
1.彼此胳膊相互鉤連在一起。如:「他們倆摽著胳膊走。」
2.互相勾結、依附在一起。如:「他們最近不知有何意圖,老摽在一起。」
3.將物體捆綁勒緊在一處。如:「桌子的腿鬆了,用繩子摽住吧!」
落下。《詩經.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聊齋志異.卷一○.胭脂》:「怨摽梅而思吉士,遂離倩女之魂。」
|
摽梅之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摽梅,梅子成熟後從樹上掉落。「摽梅之年」指梅子落地之時,比喻女子已到適婚年齡。如:「她已過摽梅之年,終於動了成家的念頭,和男友論及婚嫁。」
|
摽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梅落而知時已晚。語本《詩經.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時也。」因比喻女子已到適婚年齡。《南齊書.卷五.海陵王本紀》:「督勸婚嫁,宜嚴更申明,必使禽幣以時,摽梅息怨。」唐.鄭世翼〈看新婚〉詩:「初笄夢桃李,新妝應摽梅。」也作「標梅」、「摽有梅」。
|
摽有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梅子成熟自然落下。比喻女子已達適婚年齡。參見「摽梅」條。《詩經.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時也。」
2.《詩經.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摽有梅,男女及時也。」首章二句為:「摽有梅,其實七兮。」
|
擗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捶拍胸部。形容心驚害怕的樣子。《文選.馬融.長笛賦》:「靁歎頹息,掐膺擗摽。」
|
摽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以識別的旗幟或記號。《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嵩傳》:「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馳敕諸方,一時俱起。皆著黃巾為摽幟,時人謂之『黃巾』。」也作「標幟」。
|
摽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落下、掉落。唐.劉希夷〈江南曲〉八首之八:「冠蓋星繁江水上,衝風摽落洞庭淥。」宋.無名氏《梅妃傳》:「信摽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
|
摽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爭時,用來防禦兵刃、保護身體的盾。宋.曾鞏《本朝政要策.南蠻》:「宋興,嘗設廣捷之兵,習摽牌之器。」也作「標牌」。
|
摽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沒有根據,隨便採取他人的言論。《雅俗稽言.卷一七.人事》:「言語無據,曰摽說。」
|
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捶胸。通「擗」。《詩經.邶風.柏舟》:「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