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51108 收藏人次:4851190
1.在。如:「生某年」、「舟行海」、「生斯,長斯。」
2.給。《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人。」
3.向。《論語.學而》:「子禽問子貢。」《明史.卷二.太祖本紀二》:「丙子,頒即位詔天下。」
4.對。如:「心不忍」、「事無補」。《論語.公冶長》:「始吾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5.到、至。《史記.卷二九.河渠書》:「吳,則通渠三江、五湖;齊,則通菑濟之閒。」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今六十歲矣。」
6.從、由。《老子》第六四章:「千里之行,始足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褚公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
7.被,置動詞之後,表示被動。《左傳.成公二年》:「郤克傷矢,流血及屨。」《史記.卷六八.商君傳》:「魏惠王兵數破齊、秦,國內空,日以削,恐。」
8.為、為了。《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齊使管仲平戎周。」
9.比,置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禮記.檀弓下》:「苛政猛虎也。」唐.李白〈蜀道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上青天。」
10. 和、與、跟。《論語.子路》:「吾黨之直者異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宋.蘇軾〈日喻〉:「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眇。」
與、和,表示並列。《戰國策.齊策一》:「今趙之與秦,猶齊之魯也。」《漢書.卷六○.杜周傳》:「況將軍之主上,主上之與將軍哉!」
依靠。三國魏.曹植〈當來日大難〉詩:「廣情故,心相。」唐.劉得仁〈贈敬晊助教〉詩二首之一:「便欲去隨為弟子,片雲孤鶴可相。」
句首的語氣詞,無義。《易經.繫辭下》:「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唐.盧肇〈漢堤〉詩:「惟餘甿,飢傷喘呼。」
姓。如宋代有清言。
「烏」的本字。《穆天子傳》卷三:「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為群,鵲與處。」晉.郭璞.注:「,讀曰烏。」
表示感嘆、讚美的語氣。《詩經.周頌.清廟》:「穆清廟,肅雝顯相。」《史記.卷二.夏本紀》:「皋陶曰:『!慎其身脩。』」
己所不欲,勿施     
瀏覽人次:58833 收藏人次:1519147
自己所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加在別人身上。《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人。』」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一折:「待驅兵領將,積草屯糧,平白地要把鄰邦困,可不道己所不欲,勿施人。」
    
瀏覽人次:37082 收藏人次:0
為ASCII編碼的第62個字元(即〝>〞),常用表示邏輯運算中的〝大〞運算子。自然數的大
若自然數a所代表的物件數比自然數b所代表的物件數多,則稱a大b,或稱b小a。a大b記為a>b,b小a記為b」為「大」的符號,唸做「大」;「<」為「小」的符號,唸做「小」。設自然數a所代表的物件數比自然數b所代表的物件數多,則從a個物件中拿走b個物件,剩下物件的個數記為a-b個。如果用0表示沒有任何物件的計物數,則可延伸自然數的大小記錄方式,記為a-b>0。隨著數的擴充,對任意給定的兩(實)數a與b,也可比較兩數的大小,若a大b,記為a>b,此時a-b>0;若a小b,記為a
青出     
瀏覽人次:29533 收藏人次:515895
藍,蓼藍,可以提取靛青染料的植物。青出藍指青色是從蓼藍裡提煉出來的,但是顏色比蓼藍還深。語本《荀子.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後用以比喻弟子勝老師,或後輩優前輩。唐.白居易〈賦賦〉:「冰生乎水,初變本典、墳;青出藍,復增華風雅。」《糊塗世界》第十一回:「駱青耜道:『老哥是青出藍而勝藍了。』黃伯旦道:『言重,言重。』」也作「青過藍」。
哀莫大心死     
瀏覽人次:28860 收藏人次:497579
一個人最可悲的事莫過喪失了良知靈魂,變得麻木不仁。《莊子.田子方》:「夫哀莫大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一日之計在     
瀏覽人次:21997 收藏人次:134577
(諺語)一天之中最寶貴的時間是清晨。清.李文炤〈勤訓〉:「故邵子云:『一日之計在晨;一歲之計在春;一生之計在勤。』」
千里之行,始足下     
瀏覽人次:21265 收藏人次:398727
千里遠的路程是從邁開腳下的第一步開始。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漸累積而成的。《老子》第六四章:「合抱之木,生毫末;九層之臺,起累土;千里之行,始足下。」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四○.初真十戒》:「所謂九層之臺,起累土,千里之行,始足下,乃至功成德就,白日昇天。」也作「千里始足下」。
死有重泰山,輕鴻毛     
瀏覽人次:21170 收藏人次:266671
(諺語)死亡的意義不同,可如泰山般重要非凡,也可如鴻毛一樣微不足道。如:「死有重泰山,輕鴻毛,如為情所困而自殺與慷慨赴義以就死,何者有意義呢?」
憂患,死安樂     
瀏覽人次:18665 收藏人次:122765
人在憂患中能發憤圖強而得以生存,處順境易沉湎安樂而招致滅亡。《孟子.告子下》:「然後知生憂患而死安樂也。」宋.陸九淵〈與蘇宰書〉:「屯難困頓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憂患而死安樂。」
寓教     
瀏覽人次:17655 收藏人次:1038239
在娛樂中寄託教育的作用。如:「這種寓教樂的方式比教條式的教育方式,效果來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