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49.99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旗子上垂下來的綵帶。《玉篇.㫃部》:「,旌旗垂者。」《史記.卷二四.樂書》:「龍旂九,天子之旌也。」
2.冠冕上垂懸的珠玉。明.張自烈《正字通.方部》:「,以絲繩貫玉,垂冕前後也。」《後漢書.卷二六.蔡茂傳》:「賜以三公之服,黼黻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冕,禮帽。,禮帽前後端垂下的穿玉絲繩。冕是古代最尊貴的一種禮帽,平頂。天子的禮帽有十二,諸侯以下遞減。唐.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明.凌濛初《紅拂記》第四齣:「則索向東南地澆盃酒,抵多少具衣冠拜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帝王戴的帽子。帽子前後垂有用絲繩串成的玉穗。借指帝王。《隋書.卷一四.音樂志中》:「穆穆冕,蘊誠畢敬。」《聊齋志異.卷七.小翠》:「忽見公子袞衣冕,有女子自門內推之以出。大駭;已而笑撫之,脫其服冕而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旌旗上的九條絲織垂飾。《禮記.樂記》:「龍旂九,天子之旌也。」《文選.何晏.景福殿賦》:「參旗九,從風飄揚。」
2.古代冠冕上的九串垂珠。《文選.曹植.七啟》:「九之冕,散耀垂文;華組之纓,從風紛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君為臣下所挾持,大權旁落。《公羊傳.襄公十六年》:「曷為遍刺天下之大夫,君若贅然。」也作「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旌旗的垂飾。引申有表率、歸依之意。《詩經.商頌.長發》:「受小球大球,為下國綴。」
2.旗為臣下所執持,故比喻國君為臣下所挾持,大權旁落或處境危殆。《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君若綴,人無所麗。」《文選.劉琨.勸進表》:「國家之危,有若綴。」也作「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王所戴的冠帽。借指皇帝。宋.無名氏〈梅妃傳〉:「憶昔太液清波,水光蕩浮,笙歌賞燕,陪從宸。」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一齣:「幸子由申救,遠謫黃州,不久量移儋耳,重拜宸。」
咄咄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桓南郡1>與殷荊州2>語次3>,因共作了語4>。顧愷之5>曰:「火燒平原無遺燎。」桓曰:「白布纏棺豎旐6>。」殷曰:「投魚深淵放飛鳥。」次復作危語7>。桓曰:「矛頭淅米劍頭炊。」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曰:「井上轆轤8>臥嬰兒。」殷有一參軍9>在坐,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曰:「咄咄10>逼人!」仲堪眇目11>故也。 〔注解〕 (1) 桓南郡:桓玄(西元369∼404),字敬道,襲爵南郡公,東晉譙國龍亢人。安帝隆安二年,兗州刺史王恭和荊州刺史殷仲堪起兵,玄響應。安帝元興二年執掌朝政,稱帝,國號楚。後為劉裕、劉毅起兵討伐,玄兵敗西逃,為益...
如火如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方陣:士兵排列成方形陣勢。 (18) 裳:人下身穿的衣服。 (19) 旂:音ㄑ|ˊ,一種在旗上畫龍,並在旗竿竿頭繫鈴作為裝飾的旗子。 (20) 白羽之矰:用白色羽毛裝飾的箭。矰,音ㄗㄥ,繫有絲繩,用以射鳥的箭。 (21) 秉鉞:拿菑j斧。鉞,音ㄩㄝˋ,一種形狀似斧的武器,但較斧大,多用作禮仗,以象徵帝王的權威,也用為刑具。 (22) 中陳而立:站在中陣。陳,同「陣」。 (23) 左軍:古代軍陣編制,分左、中、右三陣。左軍指左陣之兵。 (24) 旟:音ㄩˊ,古代指揮軍隊前進的旗子,畫有鳥振翅疾飛的圖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著。《易經.離卦.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夫戰國交爭,戎車競驅,君若綴,人無所麗。」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