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朱碧山款「張騫乘」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件銀是以漢代張騫乘尋訪河源,至天河遇見牛郎、織女,並帶回支機石的故事為主題。器作天然中空枯蝕樹幹為(即木筏),主人翁張騫坐於內,仰望天際,綸巾揚起,衣襟敞開,臨風微笑,右手握一長方石,石上有篆書「支機」二字。整體造型簡約內斂,線條流暢洗練,人物情態不失生動,為銀雕器類的精好之作。又據器底「碧山子」及「至正乙酉年造」篆銘可知,此器或為元代嘉興地區著名的銀工「朱碧山」所作,亦或承襲朱氏所擅雕刻銀器。清代內府曾收有三件款屬朱氏之銀,造型做工各異其趣,同時所展出另一件銀,為乾隆三十一年內府仿造現存於北京故宮「朱碧山」銀而做,顯示刻塑銀器在清代的延續與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木筏。同「桴」。如:「浮」。唐.孟浩然〈歲暮海上作〉詩:「為問乘人,滄洲復誰在。」
2.樹枝。唐.盧照鄰〈行路難〉:「君不見長安城北渭橋邊,枯木橫臥古田。」
砍、削。《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冒𣝓柘,棘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參差錯雜。唐.元稹〈寺院新竹〉詩:「枒矛戟合,屹屹龍蛇動。」《三國演義》第八四回:「但見怪石嵯峨,枒似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乘坐竹木編成的筏。傳說舊時天河與海相通,海邊的人每年八月見木筏往來;有人遂帶糧食乘筏,至天河,看到牛郎與織女。見晉.張華《博物志.卷一○.雜說下》。或以為漢張騫尋河源,而乘木筏到天河。見《太平御覽.卷五一.地部.石》引《荊楚歲時記》。後比喻登天。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可上;風飆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唐.李商隱〈海客〉詩:「海客乘上紫氛,星娥罷織一相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中來往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滋洛陽千種花,潤梁園萬頃田,也曾泛浮到日月邊。」
打篤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遲疑不動。宋.曹組〈脫銀袍.濟楚風光〉詞:「又沒支分,猶然遞滯,打篤磨來根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監禁野獸的工具。《三國志.卷一六.魏書.蘇則傳》:「後則從行獵,桎拔,失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年生小草本,高7-20 cm。葉基生,蓮座狀,倒卵形,葉琴狀羽裂,頂生羽片最大,側羽片1-3對。總苞兩層,各有5枚苞片;頭花直徑約1 cm,具8-10朵舌狀花。

臺灣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長匍匐莖,節上長蓮座狀基生葉,葉具長柄,葉倒卵形,葉琴狀羽裂,側羽片4-9對。頭花多單一,內層總苞1片8片;頭花具10朵舌狀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稚嫩的動植物。《詩經.檜風.隰有萇楚》:「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國語.魯語上》:「且夫山不櫱,澤不伐夭。」
幼嫩的動、植物。《集韻.上聲.皓韻》:「夭,少長曰夭。」《國語.魯語上》:「且夫山不櫱,澤不伐夭。」三國吳.韋昭.注:「屮木未成曰夭。」《漢書.卷二二.禮樂志》:「眾庶熙熙,施及夭胎。」唐.顏師古.注:「少長曰夭,在孕曰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