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3512 收藏人次:415947
1.打獵。《詩經.魏風.伐檀》:「不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列子.黃帝》:「趙襄子率徒十萬,於中山。」
2.參見「巡」條。
    
瀏覽人次:3074 收藏人次:400044
利用獵具或鷹犬捕捉野生鳥獸。漢.劉向《列女傳.卷二.賢明傳》:「莊王即位,好獵。」《元史.卷二二.武宗本紀一》:「辛巳,罷益都諸處合剌赤等獵。」
    
瀏覽人次:1263 收藏人次:0
舊稱天子巡行諸國。《孟子.梁惠王下》:「天子適諸侯曰巡。巡者,巡所守也。」《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若立辟雍封禪巡之儀,則幽冥而莫知其原。」也作「巡守」。
代天巡     
瀏覽人次:583 收藏人次:168148
舊時巡按代替天子至各諸侯國察其政事,稱為「代天巡」。《幼學瓊林.卷一.文臣類》:「代天巡,贊稱巡按。」
    
瀏覽人次:297 收藏人次:0
古代帝王於冬季時舉行的獵。《左傳.隱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皆於農隙以講事也。」《三國演義》第二○回:「古之帝王,春蒐、夏苗、秋獮、冬,四時出郊,以示武於天下。」
獵法     
瀏覽人次:170 收藏人次:0
利用獵具或鷹犬等捕捉野生鳥獸的相關法律。主要規定行獵人資格、行獵時間、行獵地區、處罰辦法等。立法院於民國七十八年廢止本法,並基於保育觀念制定《野生動物保育法》,限制野生動物獵捕或宰殺。但對於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及祭儀需要設有特別規定。
    
瀏覽人次:137 收藏人次:0
冬天的圍獵。《公羊傳.桓公四年》:「公於郎,者何?田也。」漢.桓寬《鹽鐵論.論菑》:「尚德而除刑,如此,則鷹隼不鷙,猛獸不攫,秋不蒐獮,冬不田者也。」
鄂倫春獵舞     
瀏覽人次:68 收藏人次:0
舞名。鄂倫春族民間舞蹈。流行於內蒙古呼倫貝爾鄂倫春族聚居區。一般在獵歸來或是年節、婚嫁時由男子表演。舞者身著用 皮特製的鑲有花紋的獵裝,頭戴滅塔哈(鄂倫春語,漢譯為皮帽),腳穿其哈密(皮靴)。身揹獵槍,形象英俊威武。舞蹈內容主要是表現獵的生活。主要動作有:〈縱馬出發〉、〈搭手瞭望〉、〈拔草尋獵〉、〈潛伏守候〉、〈摘槍射擊〉、〈凱旋歸來〉、〈獲獵歡舞〉等一整套獵過程。然後模擬往馬背上抬放獵物,獵人懷著喜悅的心情,放聲高唱,在悠揚的歌聲中結束。舞蹈是由模仿野獸的各種吼叫聲伴奏,表演者邊喊邊舞。動作粗獷有力,氣氛熱烈。
獵紋壺     
瀏覽人次:46 收藏人次:0
全器裝飾以浮雕之圖像紋,頸部為鳥銜蛇,肩部帶翅膀的神人,腹部則飾以塊狀的人獸相博,下腹間以勾聯雲雷紋。壺形則為戰國早期以來流行之鼓腹壺,造型簡單,僅在肩部兩側貼附獸首銜環。以圖畫性內容作為裝飾是春秋晚期銅器的一大發展。中國商周銅器多半以獸面、鳥紋等圖樣為飾,至春秋晚期(西元前五世紀初),先是在中國北方的銅器上出現獵紋,隨之中原地區銅器也出現燕樂、戰爭等帶有情節的圖畫裝飾,形成中國青銅器十分突出的裝飾風格。由於這類圖像紋以獵紋出現最早,且出土於中國北方,因此推測圖畫式的裝飾意念可能與遊牧民族有關,尤與岩畫風格有相近之處。然而,這類圖像紋銅器的分布有其地域性,考古資料顯示河南、山西、河北、陜西等地較為流行,南方的楚地與東方的齊魯相當罕見。
尸位素餐     
瀏覽人次:79181 收藏人次:5085949
百姓。
(6) 咸貳:皆有二心。
(7) 盤遊無度:遊樂過度無節制。
(8) 畋:音ㄊ|ㄢˊ,獵。
(9) 有洛:有,加在國名、族名、物名前的助詞。有洛指洛水。
(10) 旬:十天為旬。
(11) 有窮后羿:夏朝時,有窮國的領袖后羿,生卒年不詳。有窮,國名。后羿,夏時有窮國首領,善射,後為部下寒浞所殺。羿,音|ˋ。
(12) 距:通「拒」,抗拒。 2、「素餐」:《詩經.魏風.伐檀》坎坎1>伐檀兮,寘2>之河之干3>兮,河水清且漣4>猗5>。不稼不穡6>,胡7>取禾三百廛8>兮?不不獵,胡瞻9>爾庭有縣貆10>兮?彼君子兮,不素11>餐兮! 〔注解〕
(1) 坎坎:狀聲詞,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