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40.6236 ms
共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中的動物。頭生角、鬚,身似大蛇,有鱗、爪,能飛天、潛水,忽來忽去,有雲相襯。
古代用以比喻君王。如:「龍袍」、「龍體」、「真龍天子」。
借指首領或豪傑才俊。如:「人中之龍」、「臥虎藏龍」。
古生物學上指古代某些巨大的動物。如:「恐龍」、「雷龍」。
龍舟:龍形的船。通常在端午節舉行划船比賽時使用。如:「大家一起去看龍舟比賽。」
|
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鼓翅地飛行。如:「飛翔」、「滑翔」。
|
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說中的一種神鳥,似鳳凰。《說文解字.鳥部》:「鸞,赤神靈之精也。赤色,五采,雞形,鳴中五音,頌聲作則至。」《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
2.繫在馬上的鈴鐺。通「鑾」。《楚辭.屈原.離騷》:「揚雲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
3.姓。如戰國時趙國有鸞繳。
|
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步行。如:「走路」。
逃跑。如:「逃走」、「敗走」。
離開。如:「走開」、「我明天就要走了。」
往、去。如:「走訪」、「走投無路」。
交往、來往。如:「走動」、「他們兩家走得很勤。」
洩漏。如:「走漏」、「走光」、「走電」。
失去原來的形態。如:「走味」、「走樣」、「走調」。
移動。如:「拿走」、「這步棋走錯了。」、「那個鐘走得太快了。」
比喻死亡。如:「他撒手走了。」
供步行的。如:「走廊」、「走道」。
|
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振翅欲飛。《說文解字.羽部》:「翥,飛舉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鶴軒翥不復能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藝文類聚.卷六一.居處部一》引《漢武故事》曰:「甍標作鳳皇,軒翥若飛狀。」
2.高飛。唐.韓愈〈石鼓歌〉:「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卷三.戴監生》:「鳥脫于羅,非不翩然遠翥也,然不能慎機於微,必將更罹干弋。」
|
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字、畫圖的用具。如:「毛筆」、「鉛筆」、「蠟筆」、「水彩筆」。
文字的筆畫。如:「筆順」、「起筆」。
寫。如:「筆誤」、「筆者」、「代筆」、「絕筆」、「筆之於書」。
像筆一樣直的。如:「筆直」、「筆挺」。
文章的寫作技巧。如:「敗筆」、「伏筆」、「驚人之筆」、「神來之筆」。
量詞:A>計算書畫作品運筆的單位。如:「畫幾筆潑墨山水。」B>計算金錢、款項、交易等的單位。如:「一筆錢」、「兩筆獎學金」。C>計算文字筆畫數的單位。如:「『文』這個字共有四筆。」
|
龍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龍和蛇。比喻非凡的人。《易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澤,實生龍蛇。」
2.比喻英雄與凡夫。元.馬致遠〈夜行船.百歲光陰套.喬木查〉曲:「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元.王伯成《貶夜郎》第四折:「大唐家朝冶裡龍蛇不辨,禁幃中共豬狗同眠。」
3.比喻懷才隱退。《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以為君子得時則大行,不得時則龍蛇。」
4.形容草書縱逸的筆勢。唐.李白〈草書歌行〉:「怳怳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宋.陸游〈漢宮春.羽箭雕弓〉詞:「淋漓醉墨,看龍蛇、飛落蠻牋。」
5.矛戟類的兵器。唐.呂溫〈代鄭相公謝賜門戟狀〉:「武庫龍蛇,忽追飛於陋巷。」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