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4874 收藏人次:450014
1.彎曲。同「屈」。《荀子.勸學》:「若挈裘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
2.屈服、折服。《戰國策.秦策一》:「今欲并天下,凌萬乘,敵國,制海內,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
3.吐詞艱澀、言語鈍拙。通「訥」。《史記.卷一○三.萬石張叔傳.太史公曰》「仲尼有言:『君子欲訥於言』」句下裴駰集解引徐廣曰:「『訥』字多作『』,音同耳。古字假借。」
1.冤屈。《呂氏春秋.貴直論.壅塞》:「宋王因怒而殺之。」
2.反而。《戰國策.秦策四》:「一舉眾而注地於楚,令韓魏歸帝重於齊,是王失計也。」
姓。如漢代有強。
貶低。同「黜」。《戰國策.韓策三》:「彼公仲者,秦勢能之。」
寸伸尺     
瀏覽人次:567 收藏人次:172435
屈折一寸可伸長一尺。形容不計較小的損失,以求得較大的利益。《淮南子.氾論》:「寸而伸尺,聖人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也作「寸信尺」。
    
瀏覽人次:363 收藏人次:0
1.改變原意。《戰國策.燕策一》:「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學。」
2.屈指計算。《漢書.卷七十.陳湯傳》:「指計其日,曰:『不出五日,當有吉語聞。』」
寸信尺     
瀏覽人次:269 收藏人次:0
屈折一寸可伸長一尺。形容不計較小的損失,以求得較大的利益。周.尸佼《尸子.卷下》:「孔子曰:『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為之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銳精細巧,必疏體統。故宜寸以信尺,枉尺以直尋。」也作「寸伸尺」。
    
瀏覽人次:245 收藏人次:0
得意忘形而失去操守。《禮記.儒行》:「儒有不隕穫於貧賤,不充於富貴。」
    
瀏覽人次:135 收藏人次:0
卑屈、謙抑。《管子.五輔》:「整齊撙,以辟刑僇。」
色厲內荏     
瀏覽人次:40339 收藏人次:4047948
02.《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勳吏二千石,幸得奉使,不遵禮儀,輕謾宰相,賤易上卿,而又節失度,邪諂無常,色厲內荏。」
不屈不撓     
瀏覽人次:35498 收藏人次:2173557
石的瑕疵。適,通「瓋」,玉斑。瓋,音ㄓㄜˊ。〔參考資料〕 《漢書.卷一○○.敘傳下》樂昌篤實,不橈不,遘閔既多,是用廢黜。武陽殷勤,輔導副君,既忠且謀,饗茲舊勳。高武守正,因用濟身。述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
提綱挈領     
瀏覽人次:33077 收藏人次:3628184
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1>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2>也。若挈裘領3>,4>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注解〕
(1) 原:推究根源。
(2) 經緯蹊徑:縱橫的徑路。
(3) 挈領:提起皮衣的領子。挈,音ㄑ|ㄝˋ,提起。
(4) :音ㄑㄩ,彎曲。同「屈」。
蕭規曹隨     
瀏覽人次:17157 收藏人次:1006867
#《史記.卷五四.曹相國世家》參1>始微2>時,與蕭何3>善;及為將相,有卻4>。至何且死,所推賢唯參。參代何為漢相國5>,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擇郡國吏木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閒之,欲有所言,復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相舍後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惡之,無如之何,乃請參游園中,聞吏醉歌呼,從吏幸相國召按之。乃反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和。參見人之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參子窋為中大夫。惠帝怪相國不治事,以為「豈少朕與」?乃謂窋曰:「若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