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8198 收藏人次:3580292
1.移動、轉動。如:「行」、「轉」。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滇遊日記十二》:「以水機,磨麥為麵。」
2.掄動、揮動。《莊子.徐无鬼》:「匠石斤成風,聽而斲之。」《五燈會元.卷六.唐朝因禪師》:「唐朝因禪師,微時,嘗槌擊土次,戲槌猛擊之,應碎。」
3.搬送。如:「搬」、「裝」、「貨」。《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亮復出祁山,以木牛,糧盡退軍。」
4.使用。如:「思」、「筆」。《孫子.九地》:「兵計謀,為不可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策,公不如義。」
1.氣數、命中註定的遭遇。如:「命」、「好」、「走」、「鴻當頭」、「國昌隆」。《漢書.卷一.高帝紀下.贊曰》:「漢承堯,德祚已盛。」
2.動會的簡稱。如:「校」、「區」、「亞」、「奧」。
3.姓。如漢代有期燿。
籌帷幄     
瀏覽人次:59898 收藏人次:5074540
謀劃策略。參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條。如:「有老板在此坐鎮,籌帷幄,這次的銷售計畫一定成功。」
匠心獨     
瀏覽人次:13752 收藏人次:672101
用精巧高妙的創作構想與心思。如:「歷代名家的畫作,均匠心獨,各有巧妙之處。」
思期     
瀏覽人次:13387 收藏人次:289211
目錄1 前思期1.1 中心化1.2 不可逆性1.3 自我中心1.4 參考書目 前思期幼兒時期兩歲到七歲左右的兒童,此時期的兒童通常缺乏思考的邏輯,他們在邏輯方面常採跳躍式的思路,因此較無法用思考解決問題。在此時期的兒童通常會有三個特徵,中心化或稱專注性,不可逆性及自我中心。 中心化就是指此時的幼兒經常只有一種單調的觀點,或是看事情的角度只有單一層面,無法全面而有邏輯性地看待事情的整體,此時最常做的實驗就是關於體積以及形體的改變,我們也可以說這是...
動家風度     
瀏覽人次:10256 收藏人次:0
  動家風度包括動精神與動道德,兩者相輔相成,其一遭破壞,另一便無以自存,兩者均係動者修養之表現。
  人之思想及作風,表現於其行為時,稱為精神。動精神指動比賽對人精神方面的影響,以及動者在動比賽時的精神表現和意義,它是各項動所共有的態度。它的內容包括:公平競爭、合作、接受勝敗、勇敢、自信、友情與積極進取等。
  道德乃指大眾所應遵循的法則,以及合於理法的行為規範。動道德乃是動員在比賽中遵循規則所表現出的良心與行為,遵守動規則便是動道德表現。動道德常包括服從、自律與誠實之內涵。動道德具體表現在規則所允許的合法動作中。
  中國自古已有...
形式思期     
瀏覽人次:7189 收藏人次:325838
目錄1 形式思期1.1 發展階段1.2 假設演繹推理1.3 命題推理1.4 組合推理1.5 參考書目 形式思期 發展階段此時期的孩童約為11歲以上的青少年,通常在此時的孩童已具備有一般成人的腦力,他所不足的部分,僅僅只是在生活上的歷練經驗,以及在社會中的相處,此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三種能力發展為,假設演繹推理,組合推理以及命題推理,這三者是到達此時期的孩童,與之前所差別最大之處。 假設演繹推理此項能力說明了此時期的腦部發展,足以讓他們進行一連串的...
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瀏覽人次:6877 收藏人次:653657
語本《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夫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全句指在帳幕中謀劃策略,掌控千里之外的作戰形勢,並取得勝利戰果。《三國演義》第三九回:「豈不聞『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二弟不可違令。」
而生     
瀏覽人次:6701 收藏人次:343748
順應天命或時勢而降生。唐.王勃〈益州夫子廟碑〉:「大哉神聖,與時回薄,應而生,繼天而作。」《紅樓夢》第二回:「若大仁者,則應而生。」也作「應而起」、「應而出」。
    
瀏覽人次:6343 收藏人次:0
  鏡是指利用攝影機鏡頭或機身在位置上的改變,以引導或改變觀眾的注意力。一般常用的鏡方式有以下數種:
  1.促鏡(zoom)-攝影機的機身位置與拍攝角度均不變,只是以鏡頭焦距長短的改變,以調整所框取影像的寬窄。由較廣的遠景,漸次拉長焦距,以改變成取景較窄的特寫之鏡方式,稱為促入(zoom in),反之則稱為促出(zoom out)。促鏡是鏡手法中唯一不改變攝影機位置與拍攝角度(方向),而純以鏡頭焦距長短的調整而改變畫面的方式。
  2.推鏡(dolly)-攝影機通常均裝置於有滑輪的腳架或其他基座上,此種有滑輪的腳架或基座即稱為Dolly。推鏡的鏡手法,是利用此等...
時來     
瀏覽人次:5451 收藏人次:880103
本來處境不好,遇到機會,由逆境轉到順境。《醒世姻緣傳》第七八回:「狄希陳兩次來往,都不曾遇著素姐這個兇神,倒像是時來轉。」《隋唐演義》第八三回:「那時卻絕處逢生,遇著有眼力、有意思的人,出力相救,得以無恙,然後漸漸時來轉,建功立業,加官進爵。」也作「時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