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24 ms
共 1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鴟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鴟梟的別名。參見「鴟梟」條。
2.《詩經.豳風》的篇名。根據〈詩序〉:「鴟鴞,周公救亂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為詩以遺,王名之曰『鴟鴞』焉。」首章三句為:「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
|
鴟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鴟鴞目。似黃雀而小,頭大,嘴短而彎,以鼠、兔等小動物為食。也稱為「鴟鴞」。
|
鴟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盛酒的革囊。《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傳》:「吳王聞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文選.揚雄.酒賦》:「鴟夷滑稽,腹大如壺,盡日盛酒,八腹借酤。」
2.春秋時范蠡因自稱鴟夷子皮,故後人稱為「鴟夷」。唐.杜牧〈杜秋娘〉詩:「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
|
鴟得腐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鵷鶵為高貴之鳥,非竹不食,非甘泉不飲;有低賤的鴟鳥得腐鼠,見鵷鶵飛過,竟懼其與自己爭食。典出《莊子.秋水》。後比喻庸俗之人以卑賤之物為貴,懼人與之爭奪。
|
鴟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宮殿屋脊兩端瓦製的獸形裝飾物。古人以為海中蚩精能避水患,故多以蚩為飾。因形似鴟尾,故稱為「鴟尾」。《北史.卷五○.高道穆傳》:「多有非法,逼買人宅,廣興屋宇,皆置鴟尾。」也作「蚩尾」、「鴟甍」、「鴟吻」、「祠尾」。
|
普通林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yctibius griseus
體長33~38公分。雌雄鳥外型大致相同,紅褐色至灰褐色,個體間體色差異大。虹膜亮黃色,夜晚反射光線時呈亮橘色。雛鳥白色,羽軸暗色。
共2亞種,分布於美洲,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及西印度群島,為留鳥。
棲息於低海拔水域附近的林地,白天停棲於樹洞中休息,夜間捕捉昆蟲為食;站在枝頭上搜尋獵物,轉頭速度很快,像貓頭鷹一樣。多於黃昏、黎明前或有月光的夜晚鳴唱,旋律優美但極為悲涼,音調逐漸降低,似“feeoo, foo, foo, foo…”,約4~8聲,第1個音通常分成2個音節。全年皆有繁殖記錄,以樹洞為巢,每窩產1枚卵,帶有紫色和褐色斑點。
鳥綱(Class Aves)
夜鷹目(Order Caprimulgiformes)
林鴟科(Family Nyctibiidae)
|
茶色蟆口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odargus strigoides
體長34~53公分。本種隨分布地區、氣候的不同,不同個體及亞種的體型、體色差異極大。背部通常為淡灰色,上有黑色條紋,另隨個體差異帶有褐色或白色條紋。翼長且尖,尾短,腳強壯有力而得以適應所棲息的乾燥樹林地帶。雌鳥體色比雄鳥深,較偏棕色調。
共3亞種,分布於澳洲全境、塔斯馬尼亞島。
棲息於樹林或灌木叢,覓食時停棲在空曠地旁的樹枝上等待,常可見道路上有覓食時被車輛撞死的茶色蟆口鴟。以大型昆蟲或領域內的無脊椎動物為食(例如蜘蛛、蚯蚓、蛙類、蛇等)。善於鳴唱,繁殖期特別常聽到輕柔、略帶突兀、低沈的“oom-oom-oom…”聲,通常會重複鳴唱10~50次;另有多種叫聲,警戒時以喙發出啪噠聲。繁殖期8~12月,於距地面約3~10公尺的枝椏間築巢,每窩產2枚卵,白天雄鳥孵,晚上則由雌鳥孵卵。
鳥綱(Class Aves)
夜鷹目(Order Caprimulgiformes)
蟆口鴟科(Family Podargidae)
|
鴟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宮殿屋脊兩端的獸形裝飾物。《舊唐書.卷八.玄宗本紀上》:「十四年……六月戊午,大風,拔木發屋,毀端門鴟吻,都城門等及寺觀鴟吻落者殆半。」也作「鴟尾」。
|
鴟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貓頭鷹的別名。參見「貓頭鷹」條。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