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急星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急如星火」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李密〈陳情表〉(據《三國志.卷四五.蜀書.鄧張宗楊傳.楊戲》裴松之注引《華陽國志)引)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見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早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表聞1>,辭不就職。詔書切峻2...
血氣方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血氣方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論語》一書是由孔門弟子記錄而成,內容是孔子自述或應弟子、時人及弟子間相互問答的話。典源收錄的,主要是論述修養心性的方法。孔子認為君子有三件事要戒慎:年輕時,身體還在發育,血氣不足,要戒女色;壯年時期,血氣旺盛,容易衝動,所以要戒好勇鬥狠;到了老年,血氣已退,身體狀況大不如前,要戒貪得無饜。「血氣方剛」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泛指年輕人精力正當旺盛,易於衝動;後亦用於單指年輕力壯。
調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調節四時氣候。南朝梁.江淹〈為蕭太傅東耕教〉:「今玄司調氣,青祇佇節。」
2.調節呼吸。漢.陸賈《新語.道基》:「調氣養性,仁者壽長;美才次德,義者行方。」唐.白居易〈負春〉詩:「病來道士教調氣,老去山僧勸坐禪。」
木朽不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局勢或人已敗壞到不可救藥的地步。參見「朽木不雕」條。《三國志.卷一○.魏書.賈詡傳》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木朽不雕,世難佐,將軍雖欲委忠難佐之朝,彫畫朽敗之木,猶逆坂而走丸,必不可也。」
治亂興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安定、變亂、興盛、滅亡等各種情況。《周書.卷二三.蘇綽傳》:「弊則禍亂交興,淳和則天下自治。治亂興亡,無不皆由所化也。」也作「治亂存亡」。
矯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矯枉過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越絕書.卷一五.越絕篇敘外傳記十九》載:春秋時,伍氏一家本在楚國仕宦,但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因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殺,只有他一人逃到吳國。由於受到吳王闔閭的賞識,他幫助吳國從微的國勢走向富強,進而使吳成為一方的霸主。但是伍子胥從來沒有忘記楚平王的殺父之仇。後來楚國攻伐蔡國,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國的名義,發動吳兵攻打楚國,攻下楚國的都城郢。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復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笞屍骨。後人評論這件事情,認為:「兒子為父親復仇,臣子討伐逆賊,本來是發自至誠之舉,但是伍子胥的做法已經超出常理,反而不合乎中庸之道了。」後來「矯枉...
顛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隕墜、落。《史記.卷四○.楚世家》:「且魏斷二臂,顛越矣。」也作「巔越」。
避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躲離災害或是非。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若說俺朝野公卿,無一個將相之才,因此上萬乘君向西蜀避乖,誰曾見這一場興?」元.徐再思〈殿前歡.老蒼龍〉曲:「老蒼龍,避乖高臥此山中。」
洗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對腎功能弱者的療法。以一導管連接病人的手臂動脈和洗腎機,將病人血液導入洗腎機中,以透析作用濾除血液中的毒素及廢物,減少尿毒症狀,再以另一導管將洗過的血液輸回手臂上的靜脈。[例]他的腎臟竭,只有靠洗腎來維持生命。
外強中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違。狂亂而煩躁,於是血液加速周身運行,使血管膨脹而青筋暴露。雖然從外表看起來非常強壯,內在卻已氣力竭。這時叫牠前進後退牠們都不肯,叫牠周折旋轉牠們也不能。那時君一定會後悔的。」惠公不聽,駕著小馬,與秦軍戰於韓原,車馬竟陷在泥濘裡動彈不得,被秦人俘虜。《左傳》「外彊中乾」一語,本形容馬受驚後生理與心理的變化,後來以「強」代「彊」,借以比喻各種事物看似充實強盛,實則空虛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