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73 ms
共 13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薯蕷科薯蕷屬,多年生纏繞藤本。塊莖單生,球形或圓錐形。莖左旋,光滑。葉寬卵形或心狀卵形,葉腋常具珠芽。花單性,穗狀花序。蒴果長橢圓形,具三翅。塊莖外側褐色,內黃赤色,入藥,主治惡腫瘡毒等症狀。《說文解字.艸部》:「蘦,大苦也。」現稱「黃獨」、「黃藥子」。
|
天不生無祿之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只要自己肯努力,一定有辦法活下去。常與「地不長無根之草」併用。《醒世恆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長安》:「天不生無祿之人,地不長無根之草,難道你這般漢子,世間就沒個慷慨仗義的人周濟你的?」也作「天不生無路之人」。
|
摩頂至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摩頂放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戰國時期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學說主張,以期能對治理國政有所幫助。而戰國時候,楊朱的貴己學說和墨子的兼愛學說恰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孟子》書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兩人思想的差別。孟子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愛主張,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地去做。」後來《孟子》原文中的「摩頂放踵」,就用來比喻捨己救世,不辭勞苦。
|
播越失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去根據地,而流亡在外。《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臣昔與車騎將軍董承圖謀討操,機事不密,承見陷害,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
|
大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的兩個主要傳統之一。約西元一世紀,從古代部派中產生。根據漢譯佛經的資料顯示,最初可能流傳於中亞細亞,東漢末年傳入中國。主要流行於中國內地、西藏、蒙古、日本、韓國等。對於傳統佛教而言,表示它能渡化更多的眾生。對佛陀及其教義採比較開明和創新的解釋,要求佛教徒勿汲汲尋求個人的解脫,應致力菩薩的實踐。現存的大乘宗派,主要有淨土宗、禪宗和天台宗。
|
否極生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冤,行哭而為隸1>,演《易》2>作卦,天道祐之。時過於期,否終則泰。……夫吉者,凶之門。福者,禍之根。今大王雖在危困之際,孰知其非暢達之兆哉?」 〔注解〕
(1) 隸:古代稱地位卑賤或供人役使的人
(2) 演《易》:相傳周文王被商紂王囚於羑(|ㄡˇ)里時,曾取法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演《易經》而窮究天人之理,推伏羲八卦而為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
|
絆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動受到阻礙、不自由。《紅樓夢》第二○回:「我說呢!虧在那裡絆住,不然,早就飛了來了。」《紅樓夢》第五七回:「暗裡只用一根紅絲,把這兩個人的腳絆住。」
|
負義忘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忘恩負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忘恩負義」原作「背恩忘義」。指忘記別人給予的恩惠,違背道義,出自於《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張敞》。根據記載,漢宣帝時,京師長安人口眾多,龍蛇雜處,以致於治安不好。宣帝聽聞張敞頗有才能,賞罰分明,嫉惡如仇,所以請他來擔任「京兆尹」的職務,也就是京師的最高行政首長,幾年下來使長安的治安改善許多。但後來他的好友楊惲因觸怒宣帝被判死刑,與楊惲交好的人幾乎全受牽連,被免去官職,只有張敞因為受到宣帝賞識,一直未受處分,安然在位。有一天,張敞派一名叫絮舜的捕官去辦案,絮舜心想張敞遲早會受到連累被免官,竟然不肯聽命,還在上班時間私自回家休息。有人勸他不要這...
|
兩碼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質不同,不可牽扯在一起的事情。如:「你所談的問題,和我說的是兩碼事,根本風馬牛不相及。」也作「兩回事」。
|
達權通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赴湯蹈火,也不會推辭。所以順應眾人的建議,接受印信。後來「通權達變」這句成語就是用來指不墨守常規,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處置。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