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50.0044 ms
共 12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葑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湖面上茭蒲等水生植物生長日久之後,根離地而浮於水上,農家乃利用其又廣又厚密的特性在上施土種植,故稱為「葑田」。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七.林和靖》:「蔡寬夫詩話云:『吳中陂湖間,茭蒲所積,歲久根為水所衝蕩,不復與土相著,遂浮水面,動輒數十丈,厚亦數尺,遂可施種植耕鑿,人據其上,如木筏然,可撐以往來,所謂葑田是也。』」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六○首之一九:「不看茭青難護岸,小舟撐取葑田歸。」也稱為「架田」。
2.湖面為茭蒲等水生植物占滿,而湖泊漸趨乾涸,稱為「葑田」。宋.蘇軾〈乞開杭州西湖狀〉:「自國初以來,稍廢不治,水涸草生,漸成葑田。」
|
波髮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綠藻類波髮科波髮藻屬,藻體不分枝絲狀。常附著於湖泊或小河中的石塊及生物上。其個體由短柱狀細胞所構成。這些細胞型態及功能均很類似,只有近基部的細胞有分化跡象,轉變為長柱形具有附著力的細胞,藉以附著在其他物體上,但也有浮生在水面上。細胞具有一枚細胞核、一條帶狀葉綠體以及一至數枚澱粉核。也稱為「披藻藻」。
|
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源出湖北省隨州市隨縣西北,向東南流入溳水。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溳水注》:「有溠水出縣西北黃山南,……溠水又南流,注于溳。」
|
天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山頂上的湖泊。唐.杜甫〈天池〉詩:「天池馬不到,嵐壁鳥纔通。」明.王世貞〈碧雲寺〉詩:「斲雲探地脈,噴雪注天池。」
3.湖泊名:(1)在安東省長白縣北長白山頂,為一巨大的火口湖,松花江源於此。(2)在河南省澠池縣東南。見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八.河南三.河南府》。(3)在山西省寧武縣西南管涔山上。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㶟水注》。(4)在臺灣高雄有南橫天池,南投有福壽山天池、能高天池,蘭嶼有大、小天池。
|
戴天之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共存於世的仇。比喻仇恨極深。《大宋宣和遺事.貞集》:「一時士大夫甘心講和,酣絭於湖山歌舞之娛,而忘父兄不共戴天之仇矣。」
|
撫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對巡撫的尊稱。《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前時在此,有同撫臺、藩臺及諸位當事在湖上唱和的一卷詩。」
|
巴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山名。在湖南岳陽縣湘水右岸。也稱為「巴陵山」。
|
逃名溷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姓埋名混跡於世俗之中。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一折:「江湖飄泊,市井追隨。逃名溷俗,縱酒忘機。」
|
方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四方之岳。晉.王嘉《拾遺記》卷八:「達乃進其妹,權使寫九州江湖方岳之勢。」
|
焚舟破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燒毀船隻,打破鍋子。表示後無退路,示必死之決心。引申為做事果決、義無反顧。《孫子.九地》:「焚舟破釜,若驅群羊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南朝宋.顏峻〈為世祖檄京邑〉:「相尋就路,支軍別統,或焚舟破釜,步自姑熟,或迅楫蕪湖,八據雲陽。」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