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7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對答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客之禮,主人問食,但讓不須。」融曰:「不然。教君為主之禮,但置於食,不須問客。」膺慚乃歎曰:「吾將老死,不見卿富貴也。」融曰:「公殊未死。」膺曰:「如何?」融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向來公言未有善也,故知未死。」膺甚奇之。後與膺1>談論百家經史,應答如流,膺不能下之。 〔注解〕
(1) 膺:李膺(西元110∼169),字元禮,東漢潁川襄城(今河南省)人。桓帝時,為司隸校尉,當時太學生譽稱為「天下模楷李元禮」。凡為他所接納者,稱為「登龍門」。反對宦官專權,曾殺張朔,宦官畏懼。靈帝時,與竇武、陳蕃謀誅宦官,事敗被殺。
|
豐功偉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偉大的功績、事業。[例]這塊墓志載有死者一生的豐功偉績。
|
大澈大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澈底醒悟。[例]經過這一場生死大難,他終於大澈大悟,凡事不再斤斤計較。
|
祆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教出現前古代伊朗的主要宗教。現存於伊朗偏僻地區及盛行於印度境內帕西人中。約在西元前六~七世紀間,由瑣羅亞斯德所創。奉波斯古經為經典。該教認為火、光明、清淨、創造、生是善端;黑暗、惡濁、不淨、破壞是惡端。代表善端的神是阿胡拉.瑪茲達;代表惡端的神是安格拉.紐曼,二者雖都是時間之神楚爾凡所生,卻互相鬥爭,鬥爭的結果,善必勝惡。人可以在善惡兩神之爭中,自由選擇,決定自己的命運。直到人死後,阿胡拉.瑪茲達將根據其在世的言行,進行審判,或上升天堂,或投入地獄。在宗教活動上,教徒在麻葛指導下經過一定的儀式,禮拜聖火,因為火是光明、善的代表,阿胡拉.瑪茲達的象徵。該教於六世紀約南北朝時傳入中國,北宋末南宋初在汴梁、鎮江等地還有祆祠,但宋以後,中國史籍則不再提及。也稱為「波斯教」、「拜火教」、「祆道」。
|
道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路不拾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
|
絕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心死、失望
|
同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同謀、同夥。宋.蘇軾〈乞醫療病囚狀〉:「若死者稍眾,則所差衙前曹司醫人,與嶽子同情。使囚詐稱疾病,以張人數。」《董西廂》卷二:「雖被賊掠,皆我開門迎賊所致,執作同情,何辭以辯?」
|
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昏昧不明。《左傳.宣公十四年》:「鄭昭、宋聾,晉使不害,我則必死。」晉.杜預.注:「聾,闇也。」
|
兜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古時戰士戴的頭盔。形如鍪,用以防禦兵刃。《三國演義》第七回:「紹以兜鍪撲地,大呼曰:『大丈夫願臨陣鬥死。』」
|
堡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重要地點為軍事防禦而設的堅固建築物。唐.柳宗元〈唐故安州刺史兼侍御史貶柳州司馬孟公墓誌銘〉:「伐趙之役,堅立堡壘,誓死麾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