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73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撇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朋友間相湊錢聚餐的遊戲。方法是先在紙上畫一叢蘭葉,葉子的數目和參加人數相等,葉根上寫著數目不同的錢數,其中有一葉為免費不用出錢,然後將根部掩蓋起來,由參加聚餐的人,各選一葉並簽上自己的姓名,各依葉根上之數目出錢。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一折:「圍棋遞相,打馬投壺,撇蘭攧竹,寫字吟詩。」《文明小史》第四○回:「逢之要請眾人去吃館子,子由不好意思道:『我們還是撇蘭罷。』」
通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通信函。如:「他與筆友通函兩年,終於決定見面。」
馬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市名。位於大陸地區福建省閩侯縣東南鼓山下,為軍港,本名為馬瀆江。清光緒十年中法之戰,兩方海軍於此交戰,有勝負,世稱馬江之役。也稱為「馬頭江」、「馬尾」、「馬尾港」。
對聯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對偶的文句,分為上聯和下聯,通常張貼、懸掛或刻在門、廳堂和柱子上。依性質的不同,可分春聯、門聯、楹聯、壽聯和輓聯等。《老殘遊記》第十七回:「牆上卻挂了一副大紅對聯,上寫著: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註定事莫錯過姻緣。」
門羅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八二三年美國總統門羅所宣布的對外政策。主張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歐洲不要插手美洲事務,雙方不干涉。後遂稱此主張為「門羅主義」。也譯作「孟祿主義」。
燈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燈光明滅作為信號。用來代替言語,通信息,多用於交通上。
打花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藝術。人們腰間繫花鼓,手拿兩根或三根鼓棒,交擊鼓,然後輪番拋鼓棒於空中,不停飛舞,鼓聲不斷,且隨著節奏翩翩起舞。打過一陣,鼓棒收於手中,徐徐擊鼓且唱詞。如此週而復始的表演,稱為「打花鼓」。
拜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習俗立春日稱為「春朝」,此日不論家家戶戶,彼此相慶賀,稱為「拜春」。清.顧祿《清嘉錄.卷一.正月》:「立春日為春朝。士庶交相慶賀,謂之拜春。」
眉南面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彼此不和,相對立。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你見了這李廉使都眉南面北,多管是那相公每饑嗔的這飽喜,則為我無過犯難投宰相機。」也作「面北眉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杈刺取泥中魚鱉。《集韻.入聲.陌韻》:「簎,杈刺取魚鱉也。」《周禮.天官.鱉人》:「鱉人掌取物,以時簎魚鱉龜蜃凡貍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