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0.40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家庭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庭發展理論係將家庭視為一生命體看待,討論自生命開始、茁壯、成熟到最後結束的過程、歷程。說明一個家庭從最初的建立、蓬勃發展到中止發展的改變過程家庭發展理論把家庭的發展過程分為數個階段,用以探討家庭在特定時間時,家庭與外在環境的互動與影響,而所謂的固定階段時間即是「家庭生命週期階段」又稱為「家庭生命循環」,用以敘述家庭結構、組成及行為等的改變(註1),以下依據Duvall和Hill所提出的分類法做討論:目錄1 家庭生命週期階段分類1.1 依據家庭的大小(family size)的改變1.2 依據最大的子女的年齡1.3 依據...
主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主要的意旨。如:「本文的主旨在說明道德的重要性。」
2.現代公文中的一項,用於說明行文的主要意旨。
舞文弄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宜的儒生,是無法振興國家成就事業的。況且古時候的伊尹、姜子牙等人,都有匡扶天下的才能,也沒聽說他們一生中研究過什麼經文典籍,難道也要他們效法那些書生志得意滿於筆硯之間,評論是非長短,賣弄筆墨文辭?嚴畯聽得無言以對。這裡的「舞文弄墨」就是用來比喻賣弄筆墨文辭。
三生有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縷燃燒著的檀香說:「這炷香正是由你點燃的。你點燃這炷香時還在明皇朝中擔任劍南巡官安撫巡官,那是你的第一生,你我因講經說法而結緣,當日我們說定三生後在相聚,此後經年你仍舊在凡塵打滾,第二生於憲武宗朝中作西蜀書記,第三生也就是今生,我特地前來赴約。」 三、1相似詞邀天之幸 三、2相反詞生不逢時 四、例句您是這行的老前輩,能得到您的倚重和信任,我真是三生有幸啊!
明目張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瞋目張膽注音︰ㄔㄣ ㄇㄨˋ ㄓㄤ ㄉㄢˇ漢語拼音︰chēn mù zhāng dǎn釋義︰猶「明目張膽」。見「明目張膽」條。 01.《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將軍(陳涉)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除殘也。」(源) 參考詞語︰張膽明目注音︰ㄓㄤ ㄉㄢˇ ㄇ|ㄥˊ ㄇㄨˋ漢語拼音︰zhāng dǎn míng mù釋義︰猶「明目張膽」。見「明目張膽」條。 01.宋.徐鹿卿〈水調歌頭.廊廟補天手〉詞:「廊廟補天手,夷夏想威名。上前張膽明目,傾倒漢公卿。」
心驚膽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心驚膽戰」條。 01.《喻世明言.卷三一.鬧陰司司馬貌斷獄》:「你來生仍投入漢家,立為獻帝,一生被曹操欺侮,膽戰魂驚,坐臥不安,度日如年。」 參考詞語︰膽戰心驚注音︰ㄉㄢˇ ㄓㄢˋ ㄒ|ㄣ ㄐ|ㄥ漢語拼音︰dǎn zhàn xīn jīng釋義︰猶「心驚膽戰」。見「心驚膽戰」條。 01.《醒世恆言.卷二九.盧太學詩酒傲王侯》:「家人們見了這個威勢,一個個膽戰心驚。」 參考詞語︰膽驚心戰注音︰ㄉㄢˇ ㄐ|ㄥ ㄒ|ㄣ ㄓㄢˋ漢語拼音︰dǎn jīng xīn zhàn釋義︰猶「心驚膽戰」。見「心驚膽戰」條。 01.明.陸采《懷香記.第二七齣》:「可憐平地風波變,天那好苦,霎時間膽驚心戰...
反覆無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覆無常」原或作「翻覆無常」,意思就是反覆變易不定。南朝梁詩人費昶作有一首樂府詩,名為〈行路難〉。詩中描述一個女子桃根,原本出身寒微,後被選入皇宮服侍皇帝。後宮佳麗三千,能見到皇帝的機會極為渺茫,只能百般寂聊地一日度過一日。但雖如此,宮中物質生活的優裕,絕非過去未入宮時所能想像,一旦入了宮,便是享盡了富貴。這不禁讓人感慨世事之變化無常,誰能說出身微寒的薄命女子,必然就會是一生粗陋貧賤呢?後來「反覆無常」這句成語或者就是從詩中「翻覆無常定」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變動不定,沒有定準。出現「反覆無常」的書證如宋.陳亮〈與范東叔龍圖書〉二首之二:「時事反覆無常,天運所至,亦看人事對副如何。」
攸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關連。如:「婚姻攸關一生的幸福,務必審慎處理,切莫意氣用事。」《鏡花緣》第八六回:「雖係遊戲陶情,其實風化攸關,豈可忽略。但人只圖悅目,那里計及於此。」
目中無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眼無人注音︰|ㄢˇ ㄨˊ ㄖㄣˊ漢語拼音︰yǎn wú rén釋義︰即「目中無人」。見「目中無人」條。 01.宋.蘇軾〈古纏頭曲〉:「一生喙硬眼無人,坐此困窮今白首。」
大惑不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惑」本指非常糊塗、迷惑的人。在所引典源《莊子.天地》中提到,世界上有很多善於逢迎諂媚的人,卻不自認為在逢迎諂媚,如果有人指責他們在逢迎諂媚,他們反而會非常生氣;而與這些人一起同聲附和,卻不認為自己跟他們一樣是在阿諛奉承,這樣的人真是愚笨極了。因此莊子認為︰「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能夠知道自己這樣做是愚昧的,那他還不算是個非常糊塗、迷惑的人,因為一個非常糊塗、迷惑的人,終其一生都無法理解這是愚笨的行為。後來「大惑不解」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對事物感到非常疑惑,無法了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