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期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喪服。為齊衰一年的喪服。《梁書.卷三一.袁昂傳》:「昂幼孤,為彖所養,乃制期服。」宋.王栐《燕翼詒謀錄.卷四.卑幼期喪免妨試》:「諸州士人以期制妨試,奔湊京轂,請自今卑幼期服,不妨取解。」
投礫引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拋磚引玉」。見「拋磚引玉」條。01.明.徐渭〈呂禮部再燈上元〉詩:「共道勝筵須有紀,不妨投礫引珠璣。」
手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套在手上,用以保護手部及禦寒之物。如:「寒冬裡騎車,不妨戴手套保暖。」
為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數量的多寡而言。如:「雖說這次招考名額眾多,報考的人員為數更是可觀,不努力做好準備怕是很難錄取。」
歇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路疲乏而暫時休息。《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更行幾步,那裡便是崔寧住處。小娘子到家中歇腳,卻也不妨。」《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綿菴鄭虎臣報冤》:「行路饑渴,偶來一個村家歇腳,打個中火。」也作「歇腿」、「歇足」。
渾崙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囫圇吞棗」之典源,提供參考。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趙州大蘿蔔頭》1>僧問趙州2>:「承聞和尚親見南泉3>,是否?」州云:「鎮州4>出大蘿蔔頭。」這僧也是個久參底,問中不妨有眼,爭奈趙州是作家,便答他道:「鎮州出大蘿蔔頭。」可謂無味之談,塞斷人口。這老漢大似個白拈賊相似,你纔開口,便換卻你眼睛。若是特達英靈底漢,直下向擊石火□,閃電光中,纔聞舉著,剔起便行。苟或佇思停機,不免喪身失命。江西澄散聖判,謂之東問西答,喚作不答話,不上他圈繢。若恁麼會,爭得遠錄公云:「此是傍瞥語,收在九帶中。」若恁麼會,夢也未夢見在,更帶累趙州去。有者道:「鎮州從來出大蘿蔔頭,天下人皆知;趙州從來...
蔽聰塞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蒙住耳目。比喻對外界事物不予聞問。如:「人活著,有些時候不妨蔽聰塞明,麻木一些。」
往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交往。唐.王維〈答張五弟〉詩:「不妨飲酒復垂釣,君但能來相往還。」《魏書.卷五五.劉芳傳》:「靈太后臨朝,又與太后兄弟往還相好。」
碰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事先約好而相遇。《紅樓夢》第一九回:「花自芳道:『有我送去,騎馬也不妨了。』襲人道:『不為不妨,為的是碰見人。』花自芳忙去僱了一頂小轎來。」《老殘遊記》第六回:「被他爸爸回來一頭碰見,氣了個半死,把他閨女著實打了一頓。」
唾手可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底定。有人問公孫瓚為何如此時,他回答說:「當初我以為平定天下,唾掌可決。從今日的形勢看來,並非如此。不妨暫時退守,以待時機。」可惜公孫瓚消極守成的想法,反而讓他忘記了進取之心,加上他親近小人,無法任用賢能,為了積存錢糧而橫征暴斂,失去民心,終至敗亡。後來「唾手可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物很容易得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