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惡稔禍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暴虐無道,百姓生活痛苦,諸侯也懷有異心。當時有一個叫姬昌的諸侯(即後來的周文王),在他的封地上施行仁政,廣得民心和諸侯的支持。姬昌死後,其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便率領諸侯起兵伐紂。軍隊在孟津渡過黃河,準備進發商都朝歌。此時周武王聚集軍隊,發表誓師宣言說:「商朝的罪惡就像用繩子貫穿錢幣,已經完全穿滿了!現在不是我要去討伐商朝,而是天命要我去做,我如果不遵守天命,那我就有大罪了!」將士聽了周武王的宣言後士氣大增,終於在牧野一戰大敗商朝軍隊,推翻了紂王,建立周朝。後來「惡貫滿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罪大惡極,末日已到。
|
水火深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4) 萬乘之國:大國。乘,音ㄕㄥˋ,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四馬一車的總稱。
(5) 簞食壺漿:以簞盛食,以壺盛漿來迎王師。此指軍隊受到人民的擁護與愛戴。見「簞食壺漿」。
(6) 運:奔逃。
|
以漆投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父母可以敬畏,有君王可以事奉,有兒子可以傳授,這是第一件。當父母犯錯的時候可以規勸他;當君王不行仁政時可以離開他;當兒子做錯事時可以責備他,這是第二件。可以告訴君王治國的道理;可以幫助朋友解決困難,這是第三件。」子夏又問:「那麼三件麻煩的事又是什麼呢?」曾子回答:「年輕時候所學,年老時卻忘了,這是第一件;事奉君主有功,卻輕易地叛背君主,這是第二件;結交了很久的朋友,卻中途和他絕交,這是第三件。」子夏聽了,很佩服地說道:「說得好啊!謹慎地遵守一句好話,勝過讀一輩子的書;而能事奉一個賢君,比治理萬民的功績更大;這些道理每個人都應該了解。我以前很愚昧,不了解耕種的道理,所以我所種的田,一年都沒有...
|
王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禮記的篇名。記載一國的施政大綱,以仁政為標榜。
|
蒲鞭不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施政者寬厚仁政。參見「蒲鞭示辱」條。宋.陸游〈賽神曲〉:「歲歲賜粟,年年蠲租,蒲鞭不施,圜土空虛。」
|
止戈興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止戰爭,施行仁政。《三國志.卷四八.吳書.三嗣主傳.孫晧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載晉文王與晧書》曰:「將欲止戈興仁,為百姓請命。」
|
茹泣吞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茹泣,飲泣。茹泣吞悲形容非常的哀傷、悲痛。南朝齊.王融〈畫漢武北伐圖上疏〉:「北地殘氓,東部遺老,莫不茹泣吞悲,傾耳戴目,翹心仁政,延首王風。」
|
力省功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且人民眾多,加上以王道來治理天下的聖明君主很久沒有出現,以致人民長久處在暴政之中,他們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肚子餓的人只求吃飽,口渴的人只求解渴」一樣。所以齊國若在此時施行仁政,將正應驗孔子說的:「德行流傳的速度,比驛馬傳達命令還快。」而人民心裡喜悅的程度,會就像脫離兩腳被綁住倒掛的困境一樣。這和古時候的人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事半功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工作效率高。
|
布德施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散布恩德施行仁政。《三國演義》第一○九回:「汝今可為天下之主:務須恭儉節用,布德施仁,勿辱先帝也。」
|
惠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仁政。《北史.卷六七.柳敏傳》:「及將還期,夷夏士人感其惠政,並齎酒餚及物產候之於路。」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