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7.60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惡稔貫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暴虐無道,百姓生活痛苦,諸侯也懷有異心。當時有一個叫姬昌的諸侯(即後來的周文王),在他的封地上施行仁政,廣得民心和諸侯的支持。姬昌死後,其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便率領諸侯起兵伐紂。軍隊在孟津渡過黃河,準備進發商都朝歌。此時周武王聚集軍隊,發表誓師宣言說:「商朝的罪惡就像用繩子貫穿錢幣,已經完全穿滿了!現在不是我要去討伐商朝,而是天命要我去做,我如果不遵守天命,那我就有大罪了!」將士聽了周武王的宣言後士氣大增,終於在牧野一戰大敗商朝軍隊,推翻了紂王,建立周朝。後來「惡貫滿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罪大惡極,末日已到。
導德齊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以道德感化百姓,禮樂教導民眾,使民知廉恥而歸服。為仁政的方式。《舊唐書.卷六三.裴矩傳》:「此人受賂,誠合重誅;但陛下以物試之,即行極法,所謂陷人以罪,恐非導德齊禮之義。」
仁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施行仁政的措施。《孟子.梁惠王上》:「無傷也,是乃仁術也。」
以膠投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父母可以敬畏,有君王可以事奉,有兒子可以傳授,這是第一件。當父母犯錯的時候可以規勸他;當君王不行仁政時可以離開他;當兒子做錯事時可以責備他,這是第二件。可以告訴君王治國的道理;可以幫助朋友解決困難,這是第三件。」子夏又問:「那麼三件麻煩的事又是什麼呢?」曾子回答:「年輕時候所學,年老時卻忘了,這是第一件;事奉君主有功,卻輕易地叛背君主,這是第二件;結交了很久的朋友,卻中途和他絕交,這是第三件。」子夏聽了,很佩服地說道:「說得好啊!謹慎地遵守一句好話,勝過讀一輩子的書;而能事奉一個賢君,比治理萬民的功績更大;這些道理每個人都應該了解。我以前很愚昧,不了解耕種的道理,所以我所種的田,一年都沒有...
周文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翼翼小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3) 昭事:以明德事奉上帝。 (4) 聿懷多福:得到了許多的福祿。聿,音ㄩˋ,發語詞,無義。 (5) 厥德:德行。厥,語助詞,無義。 (6) 回:邪也。 (7) 方國:四方諸侯之國。 ◎2《詩經.大雅.烝民》仲山甫之德,柔嘉維則。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古訓是式,威儀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賦。
不辨菽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1) 周子:指晉悼公(西元前586∼前558),春秋時晉國國君,名周。襄公曾孫。在位期間施行仁政,大會諸侯,使魏絳和戎,又與楚國爭奪鄭國。在位十五年。 (2) 慧:聰明才智。 (3) 菽麥:豆子和麥子。 (4) 立:指立為國君。
經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田地的分界。《孟子.滕文公上》:「夫仁政必自經界始;經界不正,井地不鈞,穀祿不平。」《宋史.卷四六六.宦者傳一.竇神寶傳》:「至則定其經界,遣悉還舊地。」
罪不容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罪不容誅」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離婁上》孟子曰:「求也為季氏宰,無能改於其德,而賦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觀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棄於孔子者也,況於為之強戰?爭地以戰,殺人盈野1>;爭城以戰,殺人盈城2>,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3>,罪不容於死。故善戰者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辟草萊、任土地者次之。」 〔注解〕 (1) 殺人盈野:殺人極多,遍地是屍體。盈,滿。野,廣平的地方。見「殺人盈野」。 (2) 殺人盈城:殺人極多,滿城都是屍體。盈,滿。見「殺人盈城」。 (3) 率土地而食人肉:因為大家為搶奪土地而殺人,正如「率土地食人」。
虐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善政、仁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