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52 ms
共 1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民小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實施前六年國民義務教育的學校。招收年滿六歲之兒童,修業六年,以培養其國家觀念、民族意識、國民道德、健全體格及基本生活知能。簡稱為「國小」。
|
口伐舌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擁戴東林學派,恐怕不合時宜,張岱心中十分不服,在〈與李硯翁〉的信中強調了言論自由的重要,他認為,有健全的輿論才有健全的政治。又引到宋代呂祖謙的話:「見辱於市人,越宿而已忘;見辱於君子,萬世而不泯。君子所以口誅筆伐於蓽門圭竇之間,而老奸巨滑心喪膽落,得恃此權也。」意思是說:被一般人羞辱,過一晚就忘了;被君子羞辱,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就是君子為什麼要常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譴責老奸巨猾的人的罪狀,讓他們非常恐懼害怕。張岱堅持自己史學家言論自由的理念,故寫此信與好友痛快言之。後來原文中的「口誅筆伐」演變為成語,用來指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譴責他人的罪狀。
|
跛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腳殘廢或有疾病,以致行走功能不健全。《新唐書.卷一四七.列傳.王思禮》:「天寶十三載,吐谷渾蘇毗王款附,詔翰至磨環川應接,思禮墜馬,蹇甚。翰謂監軍李大宜曰:『思禮跛足,尚欲何之?』俄加金城郡太守。」《紅樓夢》第一回:「忽見那邊來了一個跛足道人,瘋狂落拓,麻屣鶉衣。」
|
人本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一種思潮。興起於十三世紀末的義大利,以丹第、薄伽邱等人為先驅。主張脫離教會勢力,鼓吹人文教育,重視人的價值及尊嚴,並加強體格的鍛鍊。此概念奠定了歐洲各國人文教育的基礎,對整個歐洲文化的發展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如:「人本主義現今被廣泛運用於教育上,藉以培養人格健全的學生。」也稱為「人文主義」。
|
社會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社會在經濟、文化、教育、公民權、福利服務等方面呈正向變化的過程。
|
元培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想,及發展醫學科技,培育人才的苦心,因此,40年之教育宗旨即『培養醫學技術專業人才,強化醫療功能,健全醫務管理、增進全民健康,達成醫療現代化的目標』。 創校人簡介創校人:蔡炳坤 先生西元1914年4月18日出生於新竹。14歲赴日入廣島中學,旋即以優異成績就讀京都放射線專門學校,畢業後留校任助教,並進入京都大學放射研究班進修。1938年7月回國後歷任台大醫院技術官、嘉義醫院放射科主任、陸軍醫院放射科主任、台大醫院放射科主任。民國41年發起「放射線技術學會」。 創校理念1962年蔡炳坤先生自歐洲考察回國後深感我國核子醫學發...
|
大專學生集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專學生軍訓教育分為在校軍訓與暑(寒)期集訓,暑(寒)期集訓為男生必修科目,集訓目的在鍛鍊學生健全體魄,陶冶高尚品德,修習戰鬥技能,養成規律生活,為文武合一的教育訓練。民國五十九年實施,九十四年廢止。
|
本土化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跨世紀的九年一貫課程應該培養具有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培養鄉土意識遂成為重要教育目標之一,因此鄉土語言學習比例漸增,打破以國語為主流的教育型態,象徵本土化教育的重視,在政黨輪替後更加明顯。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本土化教育英文關鍵字:localized education 參考書目: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p.10-11,臺北市: 高等教育。
|
教育輔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生活的知能、待人接物處世的正當態度、進而服務社會與造福人群的正確觀念,而達培養健全完全人格的教育目標,所以,生活輔導是教育的重要工作,是學業輔導和職業輔導的基礎。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教育輔導英文關鍵字:Guidance in Education 參考資料吳清山、李錫津等人著。班級經營,2002年初版,頁51-52,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產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產品集中,再運載到各地去銷售。如:「惟有健全的產銷制度,才能杜絕中盤商的利益壟斷。」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