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變通性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角色要比傳統測驗的角色更為重要;(四)在真實評量中,學生常被預期能呈現他們的工作或學習成果,並能以公開與口頭的方式為自己所學的內容加以辯論,教師更可以藉此確實的了解學生目前精熟的情形(Wigginse ,1989b)。 實作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根據學生實際表現所做的評量,可從直接現場觀察與評斷,或間接從學生的作品去判斷,像是:科普實驗成果、寫作或口頭報告。實作評量又稱非紙筆測驗,是指根據學生實際完成一項特定任務或工作表現所作的評量,亦即是從學生實際的行為表現來評量。這些任務或工作,可能是...
秘密通訊自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曉之事項。而所謂通訊則指藉由各式資訊交通媒體所達成之資訊交通行為,而一通訊行為應屬於祕密的私人通訊或公開的公眾通訊取決於通訊當事人之主觀意志。「私人通訊」係為當事人主觀對該通訊行為之認定,其不欲內容為第三人所知,自始受憲法第12條之保障,反之,假若當事人主觀上物議將通訊之內容作為秘密,則可視為「公開通訊」,此時則非秘密通訊自由所欲保障之客體。而無法外在客觀事實判定通訊當事人之意圖,或事實不明確時,基於法治國家人權保障之觀點,則傾向將其推定為私人通訊...
沉默螺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d core)“在沉默的螺旋旋轉過程中無視孤立的威脅的人”,被稱為中堅分子。他們是一群願意為自己的公開言論付出代價的人,這些特立獨行的人通常與主流意見有所衝突。 爭議和批評批評主要集中該理論的原理和概念上。查理斯•薩蒙和F•傑拉德•克蘭認為,沉默的螺旋理論沒有提到事件與個人的相關性,有時人們之所以願意說出自己的意見,是因為他們與這個話題有直接關係。卡羅爾•格林和傑克•麥克勞德提出該理論還存在兩點不足。第一,他們認為害怕孤立並不會成為人們表達自己意見的動機。諾爾-諾依曼並為從經驗上證明她的前提假設,即害怕孤立會促使人們發...
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體相對於另一物體位置的變化。如:「板塊運動」、「造陸運動」。
2.指人或動物活動。如:「變形蟲是以偽足來運動及捕食。」清.徐珂《清稗類鈔.風俗類.大埔婦女之勤儉》:「今姑舉廣東大埔一邑婦女之特點言之,則因向不纏足,身體碩健,而運動自由,且無施脂粉及插花朵者。」
3.各種鍛鍊身體、增加體能、促進身體健康的活動。如:「運動選手」、「平衡木運動」。
4.社會中有目的、有組織而規模較大的群眾活動。如:「女權運動」、「白話文運動」。
5.因某種目的而奔走遊說。《文明小史》第二一回:「不過經費無多,館況是不見得很佳的,你願意謀事,我就替你去運動起來。」清.徐珂《清稗類鈔.盜賊類.陳老三劫某藩司》:「鄂人某宦川中,運動某權貴,得調江寧藩司。」
遊說他人或奔走鑽營以求達到某種目的。《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二人約定了,只待慕政回來,故意談些東洋的好處,來運動他。」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陳映真該文,他寫道:「而余光中在最近的一個場合中,因他當年假借權力壓迫鄉土文學而當場受到一個青年公開的抗議後,作了這回應:他當年反對的不是鄉土文學,而是『工農兵文學』!顯見他至今絲毫不以當年借國民黨的利刃取人性命之行徑為羞惡。」 獲獎紀錄 1962年 台灣,獲中國文藝協會新詩獎1966年 台灣,十大傑出青年1982年 台灣,〈傳說〉獲台北市新聞局金鼎獎歌詞獎1984年 台灣,第七屆吳三連文學獎散文獎,〈小木屐〉獲台北市新聞局金鼎獎之歌詞獎1989年 台灣,國家文藝獎新詩獎、主編的《中華現代文學大系》獲得金鼎獎199...
鑄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金屬鎔融後,注入特定形狀的模子裡,等冷卻變硬後,便可從模子中取出鑄成的物品。[例]每當新年將屆,中央印製廠都會鑄造生肖紀念金幣,向外界公開發行。
啟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機關、團體或個人為了公開聲明某事,而登在報刊或張貼在布告欄上的文字。如:「徵才啟事」、「尋人啟事」、「道歉啟事」。
表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開表示讚揚。[例]朝會時,校長請拾金不昧的王同學上臺接受表揚。
事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故或意外災禍。如:「交通事故」。唐.韓愈〈上張僕射書〉:「非有疾病事故,輒不許出。」唐.白居易〈對酒勸令公開春遊宴〉詩:「自去年來多事故,從今日去少交親。」也稱為「事故由子」、「事故由兒」。
黑箱作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暗中進行、未經公開的處理方式。如:「這次的理監事選舉過程,完全是黑箱作業,十分令人詬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