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北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北邊。《兒女英雄傳》第一五回:「當下我兩個,一個站在北面,一個站在南面,亮了兵器,就交起手來。」
交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刀鋒相接。指打仗、作戰。《三國演義》第二回:「交鋒之際,張寶作法,風雷大作。」《西遊記》第五五回:「交鋒三五個回合,不知是甚兵器。」也作「交兵」。
火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古代的兵器。將松香等引火物縛於箭上,射向敵陣,以燒毀敵人的戰具。《北史.卷六二.王思政傳》:「又射以火箭,燒其攻具。」
青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銅及錫為主要成分的合金。青灰色或灰黃色,硬度大,耐磨,抗蝕性良好,可製成武器、飾品、銅像及各種機械零件。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成分比例因不同的需要而異,也可以在合金中加入其他金屬成分,如鋁青銅、錳青銅、磷青銅、矽青銅等。[例]商、周時代的酒器、禮器、兵器等,大多是以青銅製成的。
兵厲馬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厲兵秣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厲兵,磨利兵器。秣馬,餵馬。「厲兵秣馬」指完成作戰的準備。《左傳》記載:魯僖公三十二年,駐防鄭國都的秦將杞子,派人報告秦王他們已掌管鄭國都的北門,是攻打鄭國的好機會。三十三年春天,秦王決定派兵攻打鄭國。鄭國商人弦高在前往周都城經商途中遇到秦軍,知道秦軍意圖後,他一方面用四張獸皮和十二頭牛慰勞賞賜秦軍,一方面則是派人趕緊回報鄭穆公這件事。鄭穆公獲報後,派人去招待秦國駐軍休息、居住的房舍察看,結果見到他們已經捆物裝車、磨利兵器、餵好馬匹,完成作戰的準備。於是鄭穆公將計就計派皇武子去送行,讓秦軍知道鄭國已有防備,免去一場戰爭。後來「厲兵秣馬」被用來指完成作...
義不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西南夷的行動。檄文中提到:邊疆郡縣的士兵,聽到烽火高舉、燧煙點燃的消息,都張弓待射,馳馬進擊;扛著兵器,奔向戰場;汗流夾背,唯恐落後;即使身觸利刃,冒著被流箭射中的危險,也從沒想要回頭。就是因為他們一心只想著國家的危難,竭盡全力去履行臣民的義務。希望巴蜀百姓也能忠於朝廷,將國家的事視為自己的事。後來此篇文告原文中的「義不反顧」演變成「義無反顧」這句成語,用來指本著正義,勇往直前,絕不退縮。
龍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矛戟類的兵器。唐.呂溫〈代鄭相公謝賜門戟狀〉:「武庫龍蛇,忽追飛於陋巷。」
斬刈殺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戰時用兵器互相砍殺。宋.蘇軾〈教戰守策〉:「使其心志安於斬刈殺伐之際而不懾。是以雖有盜賊之變,而民不至於驚潰。」
枕戈泣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枕兵器,眼睛哭出血來。形容滿懷悲憤,時刻準備殺敵以復仇雪恨。《晉書.卷九八.桓溫傳》:「溫時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復讎。」唐.王維〈與工部李侍郎書〉:「畏賊顧望,貢獻不至,莫有鬥心。侍郎慨然,枕戈泣血,奮不顧命,捍衛聖主。」
利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鋒利的兵器或威力強大的武器。《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平時在廝撲行裡走,身邊常帶有利器。」《清史稿.卷一四○.兵志一一》:「外洋新出利器,不肯以秘法示人。其機括靈巧,猝難臆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