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老虎頭上撲蒼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好大的膽子、惹麻煩、不想活了。老虎是凶猛的動物,竟在虎頭上撲打蒼蠅。比喻膽大妄為。《儒林外史》第六回:「今日為他得罪嚴老大,老虎頭上撲蒼蠅,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也作「老虎頭上拍蒼蠅」、「老虎頭上打蒼蠅」。
鬥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善鬥的雞。[例]競賽場中的鬥雞,每一隻都非常凶猛
伯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鳥綱燕雀目伯勞科。種類多,以臺灣常見的紅尾伯勞為例,體型較雀稍大,頭、頸、背部呈珠灰色,至腰部漸轉為紅褐色。常在草坡、疏樹林或農田村舍附近活動,常立於枝柱上。性凶猛,喜食昆蟲、蛙類、蜥蜴。成語中的「勞燕分飛」,勞指的就是伯勞鳥。如:「屏東恆春一帶每年九月後,都有伯勞來訪,我們應當好好保護這批大自然的訪客。」
黔驢之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只會踢,再也沒有別的本領,於是就撲上去將牠咬死了。」作者認為如果驢子不顯露牠拙劣的技能,老虎縱使再凶猛也會因為心存懷疑和畏懼,不敢對牠怎樣,而招致大禍臨頭;同理可證,人如果技能拙劣卻還要逞能,結果亦將招致失敗。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黔驢技窮」,用來比喻人拙劣的技能已經用完,再也無計可施了。
疾風暴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聲勢浩大,或來勢快速凶猛。《隋唐演義》第二二回:「斧照伯當上三路,如飄潑盆傾,疾風暴雨,砍剁下來。」也作「急風暴雨」、「疾風驟雨」。
飢虎撲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飢餓的老虎在捕食時,動作迅速猛烈。後比喻來勢凶猛。《醒世姻緣傳》第六○回:「素姐一見漢子進去,通是飢虎撲食一般,抓到懷裡,口咬牙嘶了一頓。」也作「餓虎撲食」。
狼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一種狗。形狀像狼,天性凶猛、敏銳但忠誠,可訓練擔任偵察工作,故多用作警犬或牧羊。也稱為「狼犬」。
虎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老虎般極為凶猛的注視。《文選.左思.吳都賦》:「擁之者龍騰,據之者虎視。」《三國演義》第三五回:「特差曹仁、李典并降將呂曠、呂翔等領兵三萬,屯樊城,虎視荊襄,就探虛實。」
鷙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情凶猛的鳥獸。《禮記.儒行》:「鷙蟲攫搏,不程勇者。」
引虎入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引狼入室」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狼是一種肉食性動物,形狀似犬,嗅覺靈敏,聽覺佳,性凶狠狡猾,晝伏夜出,會襲擊人畜。像這樣凶猛的動物,如果引到了家裡,當然會為自己帶來可怕的災禍。如元.賈仲名《對玉梳》第二折︰「若是娶的我去家中過,便是引得狼來屋裡窩。俺這粉面油頭,便是非災橫禍。」便是女主角因為不想被逼婚,所以告訴對方如果娶了自己,就好像引了一隻狼到屋裡,一定會有是非橫禍。後來「引狼入室」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自招其禍。同樣的用法也見於元.張國寶《羅李郎》第一折:「我不是引的狼來屋裡窩,尋的蚰蜒鑽耳朵。」可知在元代時這已經成為共同的用法。到了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卷五.黎氏...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