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9.49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狼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一種狗。形狀像狼,天性凶猛、敏銳但忠誠,可訓練擔任偵察工作,故多用作警犬或牧羊。也稱為「狼犬」。
老虎嘴上拔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好大的膽。必須有很大的膽量才敢在凶猛的老虎嘴上拔毛。如:「少不經事的人才敢在老虎嘴上拔毛,不考慮後果。」
猛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凶猛的獸類。《孟子.滕文公下》:「驅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初刻拍案驚奇》卷三:「漢武帝延和三年,西胡月支國獻猛獸一頭,形如五六十日新生的小狗,不過比貍貓般大,拖一個黃尾兒。」
獒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凶猛的狗。參見「獒」條。
虎威狐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己而走,以為畏狐也。 〔注解〕 (1) 虎:一種形似貓而體形碩大的動物,全身黃褐色,具黑色條紋。性凶猛。獨居,善游泳。於夜間狩獵,以鹿、羊、豬等為食。 (2) 狐:一種形似犬的動物,較犬而小,體瘦,面部較長。吻尖突,耳朵三角形。尾大而長,毛多為赤黃色。性聰明敏感,喜食野鼠、鳥類、家禽等。 (3) 長百獸:為百獸之長,即作百獸之王。長,音ㄓㄤˇ。 (4) 逆:違逆,違背。 (5) 走:逃跑。〔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戰國策.楚策一》、《春秋後語》(據《太平御覽.卷九○九.獸部二一.狐》引)、漢.劉向《新序.卷二.雜事》
毒蛇猛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毒的蛇、凶猛的野獸,泛指能危及人類生命的動物。亦比喻凶狠、殘暴的人。如:「看到他,大家有如看到毒蛇猛獸一般退避三舍。」
洪濤駭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驚濤駭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驚濤駭浪」原作「驚波駭浪」,出自於三國魏時王粲的〈浮淮賦〉。〈浮淮賦〉內容主要描述軍隊出征的壯盛場景,其中「凌驚波以高鶩,馳駭浪而赴質」二句的意思是說:出征的戰船,凌駕於高起的浪頭上,奔馳於洶湧的波濤中,勇往直前地奔赴戰場。句中的「驚波」與「駭浪」,就是指極為凶猛激烈的波浪。後來「驚濤駭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猛烈的波浪,如宋.陸游〈長風沙〉詩:「江水六月無津涯,驚濤駭浪高吹花。」此外,亦可引申用來比喻險惡的環境,如:「老王的閱歷豐富,不知經歷多少驚濤駭浪。」
雙鵰一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箭雙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雕」是一種大型而凶猛的鳥,原也作「鵰」,鳥旁,隹旁,意思相通。「一箭雙雕」是說只用了一支箭,卻同時射中兩隻雕。長孫晟是南北朝後周時的人,生性聰敏,擅長軍事和射箭。長孫晟有次出使到突厥,突厥王攝圖很欣賞他的技藝,常常和他一起出去打獵。在一次打獵中,看見空中有兩隻雕,一邊飛著,一邊互相爭奪著一塊肉,於是攝圖就拿了兩支箭給長孫晟,要他射下那兩隻雕。長孫晟縱馬向前,只用了一支箭就把兩隻雕給射下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一箭雙雕」,比喻一次舉動,可以同時達到兩個目標。在《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列傳下.高駢》中,也同樣有「一箭雙雕」的故事,但說的是唐代的高駢,...
虎毒不吃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老虎雖然凶猛,尚且不吃虎子。比喻人不論如何狠毒,也不會傷害自己的孩子。《西遊記》第二七回:「常言道:『虎毒不吃兒』,憑著我巧語花言,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罷了。」也作「虎毒不食子」、「虎毒不食兒」。
猛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凶猛的老虎。晉.陸機〈猛虎行〉:「飢食猛虎窟,寒棲野雀林。」《三國演義》第五六回:「準備窩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餌以釣鰲魚。」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