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35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蒙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蒙受恩惠。[例]此次蒙恩相救,來日定當回報
一報還一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用同樣的方法回報。元.關漢卿《哭存孝》第四折:「把這廝綁了,五車裂了,可與俺李存孝一報還一報。」《紅樓夢》第一九回:「你一般也遇見對子了。可知一報還一報,不爽不錯的。」
知恩不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知別人對自己有恩德,卻不知回報。如:「像你這樣知恩不報,別人不會再幫你了。」
異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同的形狀或情態。《荀子.正名》:「物有同狀而異所者,有異狀而同所者,可別也。」宋.王安石〈化成閣〉詩:「卻略羅翠屏,秀色各異狀。」
2.異乎平常的情形與狀況。如:「表面看來毫無異狀並不代表身體一定健康,還是要定期做健康檢查。」《晉書.卷六七.列傳.溫嶠》:「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唐.李公佐〈南柯記〉:「又一穴西去二丈,磅薄空墟,嵌空異狀。」
置腹推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看到劉秀對他們毫無戒心,十分信賴,便說:「蕭王把他的赤誠之心都推移到人家的肚子裡了,我們怎能不捨命回報呢?」後來「推心置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以至誠待人。
今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今生。[例]你的大恩大德,我今世無以回報,只有來世再報了。
厲兵粟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都城經商途中遇到秦軍,知道秦軍意圖後,他一方面用四張獸皮和十二頭牛慰勞賞賜秦軍,一方面則是派人趕緊回報鄭穆公這件事。鄭穆公獲報後,派人去招待秦國駐軍休息、居住的房舍察看,結果見到他們已經捆物裝車、磨利兵器、餵好馬匹,完成作戰的準備。於是鄭穆公將計就計派皇武子去送行,讓秦軍知道鄭國已有防備,免去一場戰爭。後來「厲兵秣馬」被用來指完成作戰準備。亦用來比喻完成事前準備工作。另外在《左傳.成公十六年》中,可見「秣馬利兵」一詞,也作比喻完成作戰準備的意思。
不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進行。《三國演義》第七回:「袁紹先使探馬看時,回報麴義斬將搴旗,追趕敗兵;因此不作準備。」
蒙一飯之恩,尚殺身以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受人點滴恩惠,尚知以性命回報。參見「一飯之恩」條。《薛仁貴征遼事略》:「古人言:『蒙一飯之恩,尚殺身以報。』兼將軍救我一命,其恩非小,何敢無禮!」
平易近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平易近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平易近人」原作「平易近民」。據《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載,周公和姜太公都因為輔佐武王打敗商紂有功,分別受封於魯和齊。但是周公一直留在都城協助處理政事,就派他的兒子伯禽去管理。伯禽上任三年後才向周公回報政績,而姜太公上任五個月就回報他的政績。原來伯禽為了改革魯地的風俗和禮制,花了三年的時間才完成;姜太公則是簡化君臣之禮,順應齊地風俗來治理。周公在聽到伯禽遲於回報的原因後,就曾嘆氣說:魯國將來會臣服於齊國,因為政令平和簡易,貼近民意,人民必定會來歸順。後來「平易近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態度和藹親切,容易接近。亦用來形容詩文淺白易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