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7.88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尋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找機會或藉口來責備他人。《警世通言.卷十八.老門生三世報恩》:「科貢官,兢兢業業,捧了卵子過橋,上司還要尋趁他。」《醒世姻緣傳》第八回:「珍哥雖也是與晁住尋趁了幾句,不肯與他著實變臉。」
稍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廳房兩端,較小而相通的房間。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這裡不是說話的所在,俺去稍房裡說話。」也稱為「梢間」。
銜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時楊寶曾救治遭鴟梟襲擊的黃雀,後黃雀傷癒飛走。某夜有黃衣童子贈楊寶白環四枚。典出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後以銜環比喻報恩。唐.王縉〈青雀歌〉:「莫言不解銜環報,但問君恩今若為。」《初刻拍案驚奇》卷八:「早回家鄉,誓當銜環結草。」
心飛肉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驚肉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驚肉跳」原或作「心驚肉戰」,在元代雜劇《爭報恩》中可見。《爭報恩》以《水滸傳》故事為題材,第三折描述花榮等梁山泊好漢劫刑場救千嬌。當初陷害千嬌的丁都管二夫人得知千嬌被救,自己的所作所為即將東窗事發,心中驚惶,連忙收拾細軟準備逃走,然而愈是急著想逃,卻愈是覺得力不從心,說道:「不知怎麼,這一會兒心驚肉戰,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這裡用「心驚肉戰」一語來形容心裡有不好的預感,以致六神無主,四肢發軟而無法行動。後世常使用的成語「心驚肉跳」語義與此近似,也是形容恐懼不安,心神不寧,如《紅樓夢》第一○五回:「賈政在外心驚肉跳,拈鬚搓手的等候旨意。...
叩心泣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沬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讎,報魯國之羞。區區1>之心,切慕2>此耳。何圖3>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4>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注解〕 (1) 區區:自稱的謙詞。 (2) 切慕:十分愛慕。指愛慕范蠡、曹沬為君雪恥之事。 (3) 何圖:何曾預料。 (4) 陵:李陵(?∼西元前74),字少人,李廣孫。武帝時,任騎都尉。天漢二年(西元前99),率五千步兵,力戰匈奴十餘萬人,終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武帝怒而誅...
捨己成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犧牲自己而成全他人。《三俠五義》第三八回:「仁兄知恩報恩,捨己成人,原是大丈夫所為。」
拊心泣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沬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讎,報魯國之羞。區區1>之心,切慕2>此耳。何圖3>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4>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注解〕 (1) 區區:自稱的謙詞。 (2) 切慕:十分愛慕。指愛慕范蠡、曹沬為君雪恥之事。 (3) 何圖:何曾預料。 (4) 陵:李陵(?∼西元前74),字少人,李廣孫。武帝時,任騎都尉。天漢二年(西元前99),率五千步兵,力戰匈奴十餘萬人,終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武帝怒而誅...
多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做事魯莽,纏夾不清。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我可也千不合,萬不合。一時間做事忒多羅,沒來由結識這個,義認那個,我正是識人多者是非多。」
六問三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再三反覆的審訊。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乾著你六問三推,生將我千刀萬剁。」《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至于扳誣冤枉的,卻又六問三推,千般鍛煉。」也作「三推六問」。
倒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兌換。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兄弟也,路途上廝見,無甚麼與你,這一隻金釵兒,倒換些錢鈔,做盤纏去。」《水滸傳》第五七回:「呼延灼把腰裡料袋解下來,取出些金帶倒換的碎銀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