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65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華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華麗珍貴。[例]她通常只在正式場合才穿著那套華貴的衣服。
場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場合、場所、園地
爵士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黑人舞蹈。由爵士音樂伴奏。早期為美國黑人在社交場合自娛的舞步。軀幹動作大而活潑,現已演變成為一種舞臺表演舞蹈。§英jazz dance [例]爵士樂從美國黑人社會中興起,並於1930、40年代風靡於白人社會。
打哈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疲倦或睡眠不足時,張口舒氣。如:「在公開場合,不要隨便打哈欠,這樣很不雅觀。」
娜芙蒂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蒂的半身石膏像即是其中之一,此座雕像高約在五十公分左右,彩繪狀,依據實務比例而製成,該半身像身著禮儀場合的服裝,妝戴孔雀藍之平頂王冠,而其美麗的長頸上則戴著巨大的黃金寶石項鍊裝飾,其眼瞼描繪黑色眼線,代表純潔之意,整體而言給人一高貴而美豔的感覺,一般認為此即為雕塑家杜特摩西(Thutmose)在西元前一千三百四十五年所雕刻之娜芙蒂蒂之雕像。 參考書目註1:通鑑文化編輯部,《消失的古文明》,新北市:生活品味文化,民95,頁178-180。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娜芙蒂蒂英文關鍵字:Nefertiti
糊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糊紙1.1 紅事糊紙1.2 白事糊紙1.3 參考書目 糊紙民間藝術的一種,以竹枝做骨架、外面糊上各式色紙製成,作品蘊含豐富創意,常見於臺灣的節慶與儀式。 紅事糊紙糊紙工藝中所稱的「紅事」指的是敬神、慶典等喜事,又可以細分為祭祀、喜慶、驅煞補運三類。紅事糊紙最常見於祭祀場合,在盂蘭盆會著名儀式「放水燈」裡,信徒在結束遶境後,會到溪邊或海口施放水燈,通知各方亡魂前來享用祭品,一盞盞火光從白紙中透出,壯觀的場面中,也透露出子孫對祖先的祝福之情。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佛教的盂蘭盆節,起源自「目蓮救母」的故事。根據《盂蘭盆經》記...
公然侮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公開場合羞辱別人。如:「公然侮辱他人,是觸犯法律的行為。」
傅粉登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非常惋惜。後來「粉墨登場」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化妝登臺演戲,後亦指在某一場合擔任某一腳色。出現「粉墨登場」的書證如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三.京師梨園》:「其間粉墨登場,丹青變相,銅琶鐵板,大江東高調凌雲。翠繞珠圍,小海唱低歌醉月。」
八行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用每頁八行信紙所寫的書信。後指社交場合中較正式,或有關人情推薦所寫的書信。如:「現代透過考試甄選人才,早就不再時興八行書了。」唐.李冶〈寄校書七兄〉詩:「因過大雷岸,莫忘八行書。」
情緒勞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ur)由Arlie Hochschild所提出,在社會中存在著明確的情感規則(feeling rules),而它具體地規範了人們在特定的場合中所必須展現出合宜的情緒或情感,例如:出席親朋好友的婚禮時,則必須表現出幸福、快樂的樣子,即便心中真實情緒並非如此,仍應如此對外展現。相反的,若在喪禮中,則所有的人都必須表現出哀戚、悲傷與難過,縱使心裡充滿愉悅、快樂等仍應壓抑其情緒。一般若無法依照社會的情感規則做出符合情境的情緒展演、表現,就會觸犯既定的社會規範。因而,在很多情形下,人們必須自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