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4.62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眉歡眼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皮包,取出一大把鈔票送他」。另一部清代小說《鏡花緣》第三一回中,則是說到林之洋的女兒聰明機智,博學多聞,再難的題目都考不倒她,讓林之洋也是「喜的眉開眼笑,不住點頭」。
一面如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問,古代諸侯間互派使者作友好訪問。 (3) 子產:公孫僑,字子產,春秋時鄭國大夫,生卒年不詳。博洽多聞,長於政治。為政寬猛並濟,時當晉楚爭霸,鄭處於兩大國之間,子產能事大以禮,而不苟徇其欲,晉楚皆敬憚之。 (4) 縞帶:白色的衣帶。縞,音ㄍㄠˇ,白色。 (5) 紵衣:麻布衣服。紵,音ㄓㄨˋ,麻料。〔參考資料〕 《晉書.卷三六.張華傳》初,陸機兄弟志氣高爽,自以吳之名家。初入洛,不推中國人士,見華一面如舊,欽華德範,如師資之禮焉。
魚目混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衍得勢,任為驃騎記室參軍,專主文翰。蕭衍代齊自立,是為梁武帝,任昉為義興、新安太守,有政聲。任昉博學多聞,於書無所不讀,聚書至萬餘卷,是當時著名的三大藏書家之一。曾見宮中內藏四部古籍篇卷紛雜,於是親自校讎勘定。任昉的文學成就,以善撰表、奏、書、啟著稱,當時王公表奏,無不請昉代筆,起筆即成,不加點竄,因而與以詩聞名的沈約合稱為「沈詩任筆」。他在上任大司馬記室時,寫了一篇〈到大司馬記室牋〉,來感謝朝廷的提拔。文中任昉極為自謙,形容自己只是像魚眼睛那樣毫無價值的人,卻被當作美玉一般來使用。唐人李善在注解時,引用了《韓詩外傳》為證,說明古人認為白色骨頭外觀看起來像象牙,魚的眼珠乍看之下很像珍珠。後來「...
洽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博學多聞。《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上》:「弘農功曹史殷肅,達學洽聞,才能絕倫。」《文選.潘岳.楊荊州誄》:「多才豐藝,強記洽聞。」
張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草 生平張草,本名張容嵻,祖籍廣東,生於馬來西亞沙巴州首府亞庇。生日為1972年6月10日。1998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牙醫學系。就讀於台大牙醫系的同時,張草選修了中文系的易經課程,同時自修老莊,研究陰陽五行。博學多聞的他,從中國的玄學、歷史,到西方的驚悚、偵探、科幻小說,電影、電視、漫畫、美術、音樂,無所不通。職業為牙醫、業餘作家。 觀點喜歡表達人類感情的事物,包括小說、電影、音樂等等,也喜歡促進心靈昇華的事物,包括歷史、宗教、科學等等。寫小說不設類型,自稱雜家。著作1998年:《雲空行》系列1999年:滅亡三部...
眾望攸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望所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晉朝高僧帛遠,字法祖,河內人,博學多聞,通梵晉語,於方等經深有研究。他在長安建造佛寺,從事講習,聽眾常達千人。河間王司馬顒對之崇敬有加,帛遠因而聲聞關隴。後來關中大亂,帛遠潛遁隴右,以保雅操。當時張輔為秦州剌史,鎮守隴上。張輔覺得帛遠的名德顯著,「眾望所歸」,就屢次勸帛遠還俗來當自己的幕僚,但帛遠拒不接受,於是結怨。後因他人的讒言,帛遠被張輔所殺。「眾望所歸」這句成語,用來指深得眾人擁護、愛戴。
物至則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戒之器,命曰侑卮,其沖即正,其盈即覆。夫物盛則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終而悲。是故聰明廣智守以愚,多聞博辯守以儉,武力勇毅守以畏,富貴廣大守以狹,德施天下守以讓,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服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弊不新成。」 〔注解〕 (1) 損:損傷、毀壞。 (2) 牝:音ㄆ|ㄣˋ,谿谷。 ◎2《文子.上禮》天地之道,極則反,益則損。故聖人治弊而改制,事終而更為。其美在和,其失在權。
日薄西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日薄西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的辭賦家揚雄博學多聞,喜歡寫賦,早年最欣賞司馬相如的作品,常常模仿他的風格。後來覺得戰國時屈原的文才比司馬相如更好,但他懷才不遇,投江自殺。揚雄每次讀到他的作品〈離騷〉,都為他對國家的忠心以及被害遭貶的憂傷而感動不已,但他並不贊同屈原自殘的行為。揚雄一生淡泊名利,安貧樂道,認為受重用與否是命運,自己無法掌握。不得意時就該像龍蛇般沈潛在水中,等待機會的來臨。所以他常取用〈離騷〉的詞句寫文章來論述屈原,其中有兩句「臨汩羅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就是他認為屈原自己在〈離騷〉裡寫到「老冉冉其將至」、「日忽忽其將暮」等,覺得自己來日無多,希望上天能多留點...
得趣忘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得意忘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晉書.卷四九.阮籍列傳》載,晉代的文學家阮籍,是個性格豪放、不拘禮教的人。他博學多聞,也有為國效力的壯志。但因生活在改朝換代的動亂時代,無法一展抱負,對統治者的作法也相當不滿。於是隱居山林,不參與任何事務,平常不是閉門讀書,就是遊山玩水,也常和嵇康、王戎等幾個好友在竹林裡喝酒、彈琴、吟詩、喧鬧,而有「竹林七賢」之稱。興致高昂之時,常常手舞足蹈,大叫大笑,忘了自己。後來「得意忘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高興過頭,舉止失去常態。(二)李邕是唐代知名的書法家,他學習晉代王羲之、鍾繇等大書法家的筆法,筆力雄健勁拔,善寫行楷,自成一格。宋代文...
民望所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望所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晉朝高僧帛遠,字法祖,河內人,博學多聞,通梵晉語,於方等經深有研究。他在長安建造佛寺,從事講習,聽眾常達千人。河間王司馬顒對之崇敬有加,帛遠因而聲聞關隴。後來關中大亂,帛遠潛遁隴右,以保雅操。當時張輔為秦州剌史,鎮守隴上。張輔覺得帛遠的名德顯著,「眾望所歸」,就屢次勸帛遠還俗來當自己的幕僚,但帛遠拒不接受,於是結怨。後因他人的讒言,帛遠被張輔所殺。「眾望所歸」這句成語,用來指深得眾人擁護、愛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