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46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寡不敵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逸周書.卷九.芮良夫》1>厲王失道,芮伯陳誥,作芮良夫。芮伯若曰:「予小臣良夫稽首謹告:天子惟民父母,致厥道,無遠不服;無道,左右臣妾乃違。……古人求多聞以監戒,不聞,是惟弗知,爾聞爾知,弗改厥度,亦惟艱哉!后2>除民害,不惟3>民害,害民乃非后,惟其讎4>。后作類5>,后弗類6>,民不知后,惟其怨。民至億兆,后一而已,寡不敵眾,后其危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孟子.梁惠王上》。 (2) 后:君王。 (3) 惟:思考、思量。 (4) 讎:音ㄔㄡˊ,通「仇」,仇怨。 (5) 類:法則、榜樣。 (6) 類:相似。〔參考資料〕 《孟子.梁惠王上》曰:「鄒人與楚人戰,則...
損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指對於自己有害無益的朋友。《恨海》第一○回:「他又不幸遇了那一班損友,學的流連忘反,女兒德薄,不能感格得他回心。」
慧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以智慧對破除煩惱,引入聖道有促進作用,故稱為「慧根」,為五根之一。後多指人對佛法信悟的潛力。唐.劉禹錫〈送宗密上人歸南山草堂寺因謁河南尹白侍郎〉詩:「宿習修來得慧根,多聞第一卻忘言。」
博聞強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好。《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魏書.卷八四.儒林傳.常爽傳》:「篤志好學,博聞強識,明習緯候,五經百家多所研綜。」也作「博聞強記」、「博聞彊記」、「博聞彊志」、「多聞強記」、「洽聞強記」、「強記洽聞」、「彊記博聞」。
倒屐相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倒屣相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倒屣相迎」原作「倒屣迎之」。東漢獻帝時,左中郎將蔡邕博學多聞,很受朝廷器重,家裡經常高朋滿座。有一天,蔡邕的僕人通報王粲來訪。蔡邕迫不及待地出迎,竟然把鞋子穿倒了。當時眾賓客皆訝異是什麼人物會讓蔡邕如此匆忙?原來竟是個年幼瘦弱的王粲,滿屋子的人都覺得驚異。蔡邕說:「這位是王府公子,天賦異秉,我自嘆不如,我家收藏的書籍文章,當全部由他來傳承。」後來「倒屣相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熱情迎接賓客。
聞所未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到從未聽過的事。南朝梁.簡文帝〈大法頌.序〉:「如金復冶,似玉更雕,聞所未聞,得未曾得。」《文明小史》第二五回:「他向來未遇名師指教,今得了許多聞所未聞的新理,那有不服的道理?自然奉命惟謹了。」
奉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受尊長或上級的命令。《三國演義》第四回:「若有驅使,即當奉命。」《文明小史》第二五回:「他向來未遇名師指教,今得了許多聞所未聞的新理,那有不服的道理?自然奉命惟謹了。」
博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博學多聞,通達古今的人士。《戰國策.趙策三》:「子南方之博士也,何以教之?」
倒屣迎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倒屣相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倒屣相迎」原作「倒屣迎之」。東漢獻帝時,左中郎將蔡邕博學多聞,很受朝廷器重,家裡經常高朋滿座。有一天,蔡邕的僕人通報王粲來訪。蔡邕迫不及待地出迎,竟然把鞋子穿倒了。當時眾賓客皆訝異是什麼人物會讓蔡邕如此匆忙?原來竟是個年幼瘦弱的王粲,滿屋子的人都覺得驚異。蔡邕說:「這位是王府公子,天賦異秉,我自嘆不如,我家收藏的書籍文章,當全部由他來傳承。」後來「倒屣相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熱情迎接賓客。
言寡尤,行寡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很少錯誤,做事很少悔恨。形容言談舉止小心謹慎。《論語.為政》:「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