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見如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1>(吳公子札)聘2>於鄭,見子產3>,如舊相識,與之縞帶4>,子產獻紵衣5>焉。 〔注解〕
(1) 典故又見於《晉書.卷三六.張華列傳》。
(2) 聘:訪問,古代諸侯間互派使者作友好訪問。
(3) 子產:公孫僑,字子產,春秋時鄭國大夫,生卒年不詳。博洽多聞,長於政治。為政寬猛並濟,時當晉楚爭霸,鄭處於兩大國之間,子產能事大以禮,而不苟徇其欲,晉楚皆敬憚之。
(4) 縞帶:白色的衣帶。縞,音ㄍㄠˇ,白色。
(5) 紵衣:麻布衣服。紵,音ㄓㄨˋ,麻料。〔參考資料〕 《晉書.卷三六.張華傳》初,陸機兄弟志氣高爽,自以吳之名家。初入洛,不推中國人士,見華一面如舊,...
|
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實、誠信。《論語.季氏》:「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宋.王安石〈懷張唐公〉詩:「直諒多為世所排,有懷長向我前開。」
|
得意忘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書.卷四九.阮籍列傳》載,晉代的文學家阮籍,是個性格豪放、不拘禮教的人。他博學多聞,也有為國效力的壯志。但因生活在改朝換代的動亂時代,無法一展抱負,對統治者的作法也相當不滿。於是隱居山林,不參與任何事務,平常不是閉門讀書,就是遊山玩水,也常和嵇康、王戎等幾個好友在竹林裡喝酒、彈琴、吟詩、喧鬧,而有「竹林七賢」之稱。興致高昂之時,常常手舞足蹈,大叫大笑,忘了自己。後來「得意忘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高興過頭,舉止失去常態。
+
李邕是唐代知名的書法家,他學習晉代王羲之、鍾繇等大書法家的筆法,筆力雄健勁拔,善寫行楷,自成一格。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剛開始接觸李邕的字時,並不十分欣賞他的風...
|
眾望所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高僧帛遠,字法祖,河內人,博學多聞,通梵晉語,於方等經深有研究。他在長安建造佛寺,從事講習,聽眾常達千人。河間王司馬顒對之崇敬有加,帛遠因而聲聞關隴。後來關中大亂,帛遠潛遁隴右,以保雅操。當時張輔為秦州剌史,鎮守隴上。張輔覺得帛遠的名德顯著,「眾望所歸」,就屢次勸帛遠還俗來當自己的幕僚,但帛遠拒不接受,於是結怨。後因他人的讒言,帛遠被張輔所殺。「眾望所歸」這句成語,用來指深得眾人擁護、愛戴。
|
五體投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體投地」是佛教徒用以禮敬三寶(佛、法、僧)的儀式,以雙膝雙肘及頭五處著地行禮,見用於佛經中。如唐.中天竺沙門般刺蜜帝譯的《大佛頂首楞嚴經》經中述及阿難,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及十大弟子之一,有「多聞第一」的稱號。有一次他出外托缽化緣,受到淫女魔咒誘惑不能自持,在快要破戒的最後關頭,他心中動念向佛陀求救,佛陀受到感應立即派文殊菩薩將他救回。回來後在佛陀座前懺悔,恨自己平日沒有用心修持,以致道力不足不能抵抗魔咒,請求佛陀開示修持法門。佛陀就問他:「你的心在何處?」他回答:「我的心在我的身體裡。」結果被佛陀否定了。可是他不服氣,接著相繼提出七種答案,但都一一遭到佛陀的否定。這時候他起身,露出右肩...
|
倒屣相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倒屣相迎」原作「倒屣迎之」。東漢獻帝時,左中郎將蔡邕博學多聞,很受朝廷器重,家裡經常高朋滿座。有一天,蔡邕的僕人通報王粲來訪。蔡邕迫不及待地出迎,竟然把鞋子穿倒了。當時眾賓客皆訝異是什麼人物會讓蔡邕如此匆忙?原來竟是個年幼瘦弱的王粲,滿屋子的人都覺得驚異。蔡邕說:「這位是王府公子,天賦異秉,我自嘆不如,我家收藏的書籍文章,當全部由他來傳承。」後來「倒屣相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熱情迎接賓客。
|
管中窺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長差一點而已,比你們強多了!」說完便拂袖而去。3例句:他不過是個管中窺豹的人,竟然到處宣揚自己博學多聞,真是厚顏無恥!!
|
引經據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荀淑是戰國荀子的第十一世孫,他的品行高潔,博學多聞,有「神君」之稱。虎父無犬子,他的八個兒子也都才華出眾,時人稱為「荀氏八龍」。荀爽是荀淑的第六個兒子,論到才學,則是排第一位,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評贊。荀爽自幼聰明好學,十二歲時便能通曉《春秋》、《論語》。桓帝時,太常趙典薦舉荀爽至孝,拜為郎中。後來為了躲避黨錮之禍,荀爽隱居漢水濱十餘年,專事著述,著有《禮》、《易傳》、《詩傳》、《尚書正經》、《春秋條例》、《漢語》、《新書》等書,而有碩儒之稱。黨錮解除之後,司空袁逢薦舉荀爽為官,但荀爽未就職。當時社會動亂,禮教崩壞,人們通常不為妻子服喪,或在為父母服喪期間仍到別人家中弔問喪疾,或者私自為...
|
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細小、不完整的。如:「碎布」、「碎石」。《漢書.卷三○.藝文志》:「後世經傳既已乖離,博學者又不思多聞闕疑之義,而務碎義逃難,便辭巧說,破壞形體。」《水滸傳》第三回:「只自收拾了些少碎銀兩,打拴一個包裹。」
|
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博、周遍。如:「博識洽聞」。《後漢書.卷二七.杜林傳》:「林從竦受學,博洽多聞,時稱通儒。」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