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易俗移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風易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警察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市或縣政府的附屬機關,掌理警察、警衛、民防、保安等事項,以維持地方的公共安寧。簡稱為「警局」。
保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護使其安全、安寧。《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輔翼漢室,保安孝平皇帝之幼嗣,遂寄託之義,隆治平之化。」《三國志.卷五五.吳書.董襲傳》:「太妃憂之,引見張昭及龔等,問江東可保安否?」
志賀直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5 引用參考 生平宮城縣人, 1909年東京帝國大學文科中途退學。同年與武者小路實篤、里見淳、有島武郎等創刊同人雜誌《白樺》,主張人道主義,理想主義文學。一生著作甚豐,唯一的長篇小說《暗夜行路》主角時任謙作在鳥取縣的大山和自然融合為一,身心得到安寧,服膺了自然主義文學的主張:即以追求人的真實和發現原始自然最大價值為目的。他的創作,著重客觀的寫實,把握對象,銳利而精確。《志賀直哉全集》十七卷,岩波書店刊行。 文學觀點理想主義文學。 著作《暗夜行路》《直到網走》《海角之城》《小僧的神樣...
一勞久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和匈奴周旋,而是因為如果不經過一次的勞苦,就無法得到安逸;不花費短暫的財力、物力,就得不到永久的安寧。而匈奴一直是中國歷來最大的問題,前朝一向很重視,所以現在也不應該輕視。既然匈奴願意進見,就不應當拒絕,才能在禍亂發生之前,給予適當的處理,以遏阻邊境戰亂的發生。後來「一勞永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經過一次的勞苦,就能獲得永久的安逸。
風移俗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風易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變風改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風易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民不安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民隨時處於不安的狀態,不能安寧的生活。《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被他這一鬧,卻鬧得人心皇皇,民不安枕了。」
泰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安寧、平安無事。也作「太平」。
謐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寧的樣子。《宋書.卷五.文帝本紀》:「內清外晏,四海謐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