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特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指因生理或心理之顯著障礙,致需特殊教育和相關特殊教育服務措施之協助者。」 而我國對身心障礙學生之安置依該法第十三條規定:「各級學校應主動發掘學生特質,透過適當鑑定,按身心發展狀況及學習需要,輔導 其就讀適當特殊教育學校(班)、普通學校相當班級或其他適當場所。身心障礙學生之教育安置,應以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為前提下,最少限制 的環境為原則。」此外,「強迫入學條例」及「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中亦有相關條款,對身心障礙學生之受教權加以保護,不許任意剝奪。...
五胡亂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武帝時曾在邊地安置投降的匈奴人,此為塞外部族內徙的開始。東漢末年,天下紛擾,內徙的部族人數增多,由於生活習慣和漢人不同,故常有爭端。晉武帝時的郭欽及惠帝初年的江統,曾先後建議將境內的胡人遷往塞外,但均未被採用。惠帝時八王相攻,政權混亂,導致匈奴劉淵首先發難,自立為漢王,此後諸胡紛建政權,晉室被迫南遷,北方盡成胡人天下,史稱為「五胡亂華」。
寄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暫時安置某處供養。《朱子語類.卷一三○.自熙寧至靖康用人》:「太祖初定天下,將諸軍分隸州郡,特寄養耳。」
奉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暫時安置靈柩。如:「先總統蔣公靈柩奉厝於大溪慈湖。」
手足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禮記.仲尼燕居》。 (2) 錯:通「措」,安置。〔參考資料〕 《禮記.仲尼燕居》子曰:「禮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乎其何之?譬如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見?若無禮,則手足無所錯,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是故以之居處,長幼失其別,閨門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獵戎事失其策,軍旅武功失其制,宮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時,樂失其節,車失其式,鬼神失其饗,喪紀失其哀,辨說失其黨,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加於身而錯於前,凡眾之動失其宜。如此則無以祖洽於眾也。」
擺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設、安置。如:「這個古董大花瓶要擺放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
動魄驚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驚心動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驚心動魄」原作「動心驚魂」。晉代王嘉《拾遺記》裡記載這麼一則故事:古時候的越國國君想要滅掉吳國,於是派人到處收集奇珍異寶、美人和好吃而罕見的食物,進貢給吳國國君。其中有兩個美人,一名夷光,一名脩明,吳王特別喜愛,將她們安置在建築精緻,裝飾華麗的房間,然後用細珠串在一起作為門窗的簾子。隔著簾子偷偷窺視過她們的人,沒有人不是內心感受極深,引起很大震撼,都說她們是天上的仙女。漸漸地,受到迷惑的吳王,開始不理國家政事,到後來越國軍隊攻入王宮,他還抱著這兩個美女一起逃。後來「驚心動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內心感受極深,震撼很大。
失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不能陪伴的客套話。《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諸位老先生在此,小子在後面卻不知道,失陪的緊。」《老殘遊記》第三回:「二位太太早點安置,我失陪了。」
鬧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繁忙喧噪。唐.白居易〈雲中晏起偶詠所懷兼呈張常侍韋庶子皇甫郎中〉詩:「紅塵鬧熱白雲冷,好於冷熱中間安置身。」《西遊記》第三九回:「那師徒進得城來,只見街市人物整齊,風光鬧熱。」
措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安置、安放,即措手足。《後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傳.東平憲王蒼傳》:「臣惶怖戰慄,誠不自安,每會見,踧踖無所措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