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綠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綠色的山林。唐.張九齡〈感遇〉詩:「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3.西漢末年,王匡等人曾率饑民聚居在綠林山一帶對抗官府。見《後漢書.卷一一.劉玄傳》。後遂用來泛指聚集山林間反抗官府或搶劫財物的集團。《三國演義》第二八回:「綠林中非豪傑托足之處。公等今後可各去邪歸正,勿自陷其身。」
積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累積、聚積。《文選.班彪.王命論》:「帝王之祚,必有明聖顯懿之德,豐功厚利積累之業。」《大宋宣和遺事.元集》:「運四方花竹奇石,積累二十餘年,山林高深,千岩萬壑。」
開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闢挖掘。《周禮.夏官.司險》「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句下漢.鄭玄.注:「山林之阻,則開鑿之。」
瘴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因接觸到山林間溼熱蒸發毒氣所生的疾病。唐.沈佺期〈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詩:「洛浦風光何所似?崇山瘴癘不堪聞。」唐.杜甫〈夢李白〉詩:「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交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來來往往。宋.陸游〈晚步江上〉詩:「山林獨往吾何恨,車馬交流渠自忙。」
萬籟無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萬籟俱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詩人常建,開元年間的進士。仕途並不得意,經常放浪山林、琴酒之間。他的詩用字精鍊、風格清新,常以山林、寺觀為題材,如這首〈題破山寺後禪院〉詩就是。詩人在清晨太陽才剛照到樹林的時候來到興福寺。沿著竹林中蜿蜒的小徑往幽靜的後院走去,禪房就掩蔽在花木的深處。和煦的陽光透進樹林裡,耳裡充斥著鳥兒悅耳的鳴叫聲,清澈的潭水倒映出山的景色,讓人心神漸漸地空明透徹,不被塵事困惱。此時只覺得自然界的各種聲音都靜了下來,只剩下佛寺裡傳來幽幽的鐘磬聲。後來「萬籟俱寂」這句成語也許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萬物無聲,一片寂靜。
清風明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涼的微風,皎潔的明月。形容景色涼爽清幽。[例]有人寧可遁跡山林,享受清風明月,過那高蹈隱逸的生活。
隱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退居山野,不問世事。[例]由於和當政者的理念不合,他決定棄官回鄉,隱居山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拘繫用的繩索。《韓非子.說疑》:「或在山林藪澤巖穴之間,或在囹圄紲紲纏索之中。」《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十年而遭李陵之禍,幽於纍紲。」
許由洗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由歸隱山林,優游自得,聽到帝堯欲讓位於己,便感到耳朵受到汙染,因而臨水洗耳。典出漢.蔡邕《琴操.卷下.河間雜歌.箕山操》。後以許由洗耳比喻心性曠達,超脫於物外,而以接觸塵俗之物為恥。《孟子.盡心上》「古之賢士何獨不然」句下漢.趙岐.注:「樂道守志,若許由洗耳,可謂忘人之勢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