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38 ms
共 1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善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籍貫不詳,早年出家,四處雲遊,在河西時遇見淨土宗大師道綽,拜道綽為師,專修念佛。後在長安廣行教化,從者不可勝計。著有《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一卷、《往生禮讚偈》一卷等。後人尊為淨土宗二祖,也稱為「光明大師」。
|
文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戲劇中一種丑角角色,多為滑稽逗趣的人物,如小官、從者、卜者等。相對於武丑而言。
|
勢不並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既明,士卒安難樂死。主嚴以明,將知以武。雖無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險,折天下之脊,天下後服者先亡。且夫為從者,無以異於驅群羊而攻猛虎也。夫虎之與羊,不格明矣。今大王不與猛虎而與群羊,竊以為大王之計過矣。凡天下強國,非秦而楚,非楚而秦。兩國敵侔交爭,其勢不兩立。而大王不與秦,秦下甲兵,據宜陽,韓之上地不通;下河東,取成皋,韓必入臣於秦。韓入臣,魏則從風而動。秦攻楚之西,韓、魏攻其北,社稷豈得無危哉?」〔參考資料〕 《韓非子.人主》且法術之士,與當途之臣,不相容也。何以明之?主有術士,則大臣不得制斷,近習不敢賣重,大臣、左右權勢息,則人主之道明矣。今則不然,其當途之臣,得勢擅事以環其私;左右近習,朋黨...
|
展開性目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項來說肯定行不通。所以,在他看來,課程必須建立在對課程教學研究的基礎上;教師應該是研究者,而不是順從者。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展開性目的英文關鍵字:Evolving purpose 參考資料施良方著。課程理論,1999年初版,頁108-109,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意氣自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態自然如常。《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明史.卷二○五.唐順之傳》:「從者咸驚嘔,順之意氣自如。」也作「意氣自若」。
|
有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精神飽滿。《呂氏春秋.仲秋紀.決勝》:「有氣則實,實則勇;無氣則虛,虛則怯。」
2.發怒、生氣。如:「老闆一看到員工偷懶就有氣。」「我一想到被好友倒會這件事就有氣。」
|
價比連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彊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尹文子.大道上》。
(2) 趙惠文王:?∼西元前266,戰國時趙國君,名何。任用廉頗、趙奢為將,藺相如為上卿,均有功績國賴以安。
(3) 和氏璧:根據《韓非子.和氏》篇的記載,戰國時楚人卞和自...
|
礪戈秣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敗乎?」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1>出於敝邑,敢犒從者。不腆2>敝邑,為從者之淹3>,居則具一日之積4>,行則備一夕之衛。」且使遽5>告于鄭。鄭穆公使視客館6>,則束載7>、厲兵8>、秣馬9>矣。 〔注解〕
(1) 步師:行軍。
(2) 腆:音ㄊ|ㄢˇ,豐厚。
(3) 淹:滯留、停留。
(4) 積:蓄存、儲藏糧食。
(5) 遽:驛車。
(6) 鄭穆公使視客館:此句據阮元《校勘記》補。鄭穆公,西元前649∼前606,春秋時鄭國國君。客館,招待賓客休息、居住的房舍。
(7) 束載:捆物裝車。為作戰之準備。
(8) 厲兵:磨利兵器。為...
|
包藏逆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包藏禍心」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昭公元年》春,楚公子圍聘于鄭,且娶於公孫段氏,伍舉為介。將入館,鄭人惡之,使行人子羽與之言,乃館於外。既聘,將以眾逆。子產患之,使子羽辭,曰:「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從者,請墠聽命。」令尹命大宰伯州犁對曰:「君辱貺寡大夫圍,謂圍將使豐氏撫有而室。圍布几筵,告於莊、共之廟而來。若野賜之,是委君貺於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諸卿也!不寧唯是,又使圍蒙其先君,將不得為寡君老,其蔑以復矣。唯大夫圖之。」子羽曰:「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大國之安靖1>己,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小國失恃,而懲諸侯,使莫不憾者,距違2>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懼。不然,敝邑,館人...
|
價等連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彊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尹文子.大道上》。
(2) 趙惠文王:?∼西元前266,戰國時趙國君,名何。任用廉頗、趙奢為將,藺相如為上卿,均有功績國賴以安。
(3) 和氏璧:根據《韓非子.和氏》篇的記載,戰國時楚人卞和自...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