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2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如刀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如刀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如刀割」原作「心肝若割」,謂猶如心頭被利刃割過,通常用來比喻內心的痛苦感受。漢代蔡邕〈太傅胡廣碑〉一文說道:「進睹墳塋,几筵空設;退顧堂廡,音儀永闕。感悼傷懷,心肝若割。」意思是說:我來到你的墓前,看到祭桌上空空蕩蕩的;再回頭看昔日常見你影子的長廊廂房,卻也望不到你的音容身姿。內心的傷痛油然生起,像是有把利刃正割著我的心頭。此處作者便用「心肝若割」比喻自己內心極深刻的痛苦。後來「心如刀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內心極為痛苦,像被刀割一樣,多用在所關切的人遭受苦難,而自身卻無能為力的狀況下,如明代小說《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畢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心跳的聲音。《文明小史》第一九回:「此時他四個眼花撩亂,也分不出老的、少的,但覺心頭畢拍畢拍跳個不止。」
坐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坐著守護。《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因你分付了,不敢入殮。況且心頭溫溫的,只得坐守。」
斡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張羅、籌措。明.朱權《荊釵記》第一四齣:「孩兒,家寒難斡運,謾自心頭悶。」
證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疾病的症狀。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可是風寒暑溼,或是飢飽勞役,各人證候自知。」明.高明《琵琶記》第二八齣:「寫,寫不得他苦心頭;描,描不出他飢證候。」也作「癥候」、「症候」。
疑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猜疑。古典詩詞戲曲中為叶和韻腳常將二字顛倒使用。《董西廂》卷七:「似恁淒涼,何時是了?心頭暗暗疑猜。」《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浦郎自心裡疑猜:『老師父有甚麼詩,卻不肯就與我看,哄我想的慌。』」
掌上之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捧在手上的一顆珍貴珠子。比喻極受寵愛珍視的人,通常指愛女。《儒林外史》第一○回:「這位小姐,德性溫良,才貌出眾。魯老先生和夫人因無子息,愛如掌上之珠。」《文明小史》第五七回:「那家老鴇打聽得沖天砲是現任制臺心頭之肉,掌上之珠,那種恭維,真是形容不出。」也稱為「掌上明珠」。
丕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擬聲詞。形容心跳聲。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我驀聽得馬嘶人語鬧喧嘩,掩映在垂楊下,諕的我心頭丕丕那驚怕。」也作「撲撲」。
鬧鑊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喧鬧,鬧哄哄。《董西廂》卷一:「解元休心頭怒惡!譬如這裡鬧鑊鐸,把似書房裡睡取一覺。」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三折:「哎,你這些小兒每街上鬧鑊鐸,則願的碾得娘沒一個,趕著我後巷前街打踅磨。」
劈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緊張或興奮時心跳的聲音。《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七郎看見了這個光景,心頭已自劈劈地跳個不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