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策略、方法。如:「妙計」、「好計」、「緩兵之計」。宋.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詞:「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媽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對母親的稱呼。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一○.黃法師醮》:「黃師見夫人在坐,叔介至前,即仆地曰:『媽媽在此,……。』」《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三出》:「奴家爹爹王德用,身為宰執,名號黑王。媽媽兩國夫人劉氏。」(2)對年長婦人的稱呼。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二齣:「東村頭張媽媽,西村頭李媽媽。」《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兩個見是個婦人,無甚妨礙,便動問道:『媽媽何來?為甚這般苦楚?可對我們說知則個。』」(3)對老妻的稱呼。《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張士廉,年過六旬,媽媽死後,孑然一身,並無兒女。」《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二》:「衙內告夫人:『媽媽尊察,只取得他來,交為一妳母足矣。』」(4)鴇母。即妓女的假母。《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師師聞道,諕得魂不著體,急離坐位,說與他娘……,李媽媽聽得這話,慌忙走去告報與左右二廂捉殺使孫榮。」元.無名氏《雲窗夢》第二折:「妾身是洛陽樂籍張媽媽是也。來到這汴梁聞知這鄭一女兒月蓮,因不掙錢,賭氣要賣。」也稱為「媽兒」。(5)婢女對女主人的稱呼。《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四二出》:「(淨、貼)媽媽,莫要提起。(未)照管頭撞。(丑)你與我請府眷轎先去,我一面備馬來。」《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告媽媽,不是錦兒多口,不如媽媽且歸,明日爹爹自歸來。」(6)對婆婆的稱呼。《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惱得心頭火氣沖,不知那個是媽媽,不知那個是公公。」
心如刀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如刀割」原作「心肝若割」,謂猶如心頭被利刃割過,通常用來比喻內心的痛苦感受。漢代蔡邕〈太傅胡廣碑〉一文說道:「進睹墳塋,几筵空設;退顧堂廡,音儀永闕。感悼傷懷,心肝若割。」意思是說:我來到你的墓前,看到祭桌上空空蕩蕩的;再回頭看昔日常見你影子的長廊廂房,卻也望不到你的音容身姿。內心的傷痛油然生起,像是有把利刃正割著我的心頭。此處作者便用「心肝若割」比喻自己內心極深刻的痛苦。後來「心如刀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內心極為痛苦,像被刀割一樣,多用在所關切的人遭受苦難,而自身卻無能為力的狀況下,如明代小說《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玉郎聽說打著慧娘,心如刀割,眼中落下淚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牽絆、阻礙。《玉篇.网部》:「罣,罣礙也。」元.馬致遠〈青杏子.世事飽諳多套.賺煞〉:「兀的不快活煞,喬公事心頭再不罣。」
譬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與其。《董西廂》卷一:「解元休心頭怒惡!譬如這裡鬧鑊鐸,把似書房裡睡取一覺。」
浮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顯現、湧現。[例]見到眼前的景象,十幾年前的往事一一浮現心頭
莫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辦法形容。如:「見到分別數年的老友,一種莫名的激動頓時湧上心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狀聲詞。形容心跳聲。[例]生平第一次求職面試,他緊張得心頭怦怦亂跳。
伶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身體瘦弱的樣子。元.王德信〈四塊玉.信物存套.烏夜啼〉曲:「要相逢甚日何年在,則我這瘦伶仃形體如柴。」《金瓶梅》第九六回:「誰人知道我心頭,天害的我伶仃瘦!」也作「伶丁」、「零丁」。
磨拳擦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準備行動或動武。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俺可也磨拳擦掌,行行裡按不住莽撞心頭氣。」《三國演義》第四九回:「眾兵將得令,一個個磨拳擦掌,準備廝殺。」也作「摩拳擦掌」。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