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4.51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民革命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十三年,中國國民黨主政的廣州國民政府將轄下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建軍之初以黃埔軍校為培育軍官人才的基地。國民革命軍為國民政府揮軍北伐的主要軍事力量,又稱國民政府軍,簡稱為「國府軍」、「國軍」,十七年完成北伐,統一中國。二十六年,第二次對日戰爭爆發,國民革命軍大幅擴編,抗戰八年,中國雖成為戰勝國,然軍士官兵傷亡亦極為慘重。三十六年,國民革命軍移交由行憲後的中華民國政府管轄,更名為中華民國國軍,簡稱為「國軍」。
胡志明(Ho Chi Minh)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四川省重慶市北方,對日抗戰期間,學校、文化機關多遷設於此。
滑稽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滑稽方式表現人物的地方戲劇。對日抗戰時由江南的滑稽曲藝獨角戲發展而成,特點是運用各種戲曲曲調和各地方言,以高度誇張的手法來逗趣觀眾,擅長表現現代生活。
日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寇,盜匪。抗日戰爭期間(民國二十六年到三十四年)因日軍強行侵略的行為與強盜無異,故稱為「日寇」。
大後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指對日抗戰時日軍勢力未達的地區,為我國政治、軍事機關所在。如四川、雲南、陝西、甘肅等省。
滇緬公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雲南省昆明市到畹町的公路。長九百五十八公里,出國境與緬甸公路相接,為我國在抗戰期間,獲得外援的唯一交通路線。
後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某個時期的後一階段開始。如:「抗戰後期」。
戰士授田憑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民政府於抗戰時期發給軍人的一種授田憑據。為獎勵反共抗俄戰士並維持其家屬生活,總統特於民國四十年(西元1951)公布「反共抗俄授田條例」,民國四十五年起陸續發放。民國七十九年,立法院正式通過「戰士授田憑據處理條例」,並於民國八十年起開始依憑據發給補償金。其折算標準依身分、年齡、退役或服役等情形,分為一、二、四、十等四種基數,每一基數發給五萬元,最高不超過五十萬元。由國防部留守業務署負責辦理申請事宜,團管區負責發放補償金,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參與協辦。
抗日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二十六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後至三十四年八月日本投降,我國為對抗日本侵略所進行一序列戰爭稱為抗日戰爭,八年抗戰總共發生二十二次大的會戰,小戰役數百起,戰役中犧牲數百萬人性命,數千萬人流離失所,財產損失不可估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