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4.51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廢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廢止、取消。[例]中國百年來的不平等條約在八年抗戰末期始完全廢除。
夏丏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夏丏尊(一八八六-一九四六)文學家。原名鑄,字勉旃。浙江上虞人。曾留學日本,曾任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堂通譯助教兼舍監和國文教員,提倡新文化運動。後因支持五四運動被迫離校。民國九年起先後在上虞白馬湖春暉中學、暨南大學中文系任教。後任開明書店編輯所所長,曾創辦《中學生》雜誌。曾任中國文藝家協會主席,從事文化運動和民主運動。抗戰勝利後,任中華全國文藝家協會上海分會理事。 著有《文心》(與葉紹鈞合作)、《文藝ABC》、《現代世界文學大綱》。
朱西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5 引用參考 生平朱西甯(1926~1998),出生於江蘇舍豫,山東臨朐人。原名朱青海,後更名朱西寧,後又改寧為甯。青少年時期適逢抗戰,流亡江南,斷斷續續的工作和讀書,後棄學從軍,從上等兵至上校退役。曾任新文藝月刊主編、黎明文化公司總編輯、文化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等職,之後並專事寫作。民國87年因肺癌病逝,享年71歲。朱西甯創作不斷,著有『貓』、『八二三注』等多部長篇小說,與司中原並稱軍中作家的代表。其妻劉慕沙從事日翻中文學譯作,其女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也都從事寫作,堪稱文學家庭。...
蔣中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祖籍江蘇宜興,生於浙江,逝世於臺灣。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務。蔣中正在十四歲時,經媒妁之言,娶同村毛福梅(1882年-1939年)為妻。蔣中正與毛福梅生有一子經國,蔣緯國是他的養子(緯國的親父為蔣中正留日時之好友戴傳賢)。蔣中正在與毛福梅分居後娶姚冶誠為妾。蔣中正在1919年結識陳潔如(1905年-1971年),經過張靜江及孫中山的介紹,他與陳潔如在1921年12月5日結婚。19...
茅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還在《申報·自由談》、《太白》、《文學》等刊物上寫下了大量的雜文、文藝短評和作家研究專論。1937年抗戰初期,他參加了《救亡日報》的工作,主編《呐喊》(後改名《烽火》)。上海淪陷後,茅盾輾轉長沙、武漢、香港、廣州等地。1938年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漢口成立,茅盾被選爲理事。4月,他主編的《文藝陣地》在廣州創刊,同時又爲在香港復刊的《立報》編輯副刊《言林》。長篇小說《第一階段的故事》(原名《你往那裏跑?》),便是這時完成的。12月,應杜重遠的邀請,經海防、昆明去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
中正理工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事院校之一。前身為「漢陽兵工專門學校」,於民國六年成立。十五年改名為「國民政府兵工專門學校」。二十八年改名為「軍政部兵工學校」。抗戰勝利後,改名為「兵工工程學院」。五十一年改制為「陸軍理工學院」。五十五年改名為「中正理工學院」,隸屬國防部,五十七年納編「海軍工程學院」及「聯勤測量學校」。初僅設大學部,後為因應自主性國防科技的發展,及為充實國軍基層科技幹部的需求,乃先後增設研究部博、碩士班及專科部。為精進國軍軍事教育之均衡發展,已於民國八十九年五月八日整合三軍大學、國防醫學院、國防管理學院及中工理工學院,成立「國防大學」。
陳獨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27年八七會議上遭到撤銷,並於1929年11月被中國共產黨開除。1932年,在上海淞滬會戰中,支持抗戰,譴責蔣介石賣國獨裁,被國民黨政府逮捕。1937年8月出獄,擁護國共合作和國民黨領導抗日,在武漢聯絡民主人士和抗日軍隊,試圖組織第三勢力。1942年5月於四川江津病逝。 觀點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後改名為《新青年》,鼓吹民主與科學,反對傳統儒家思想,他認為中國社會黑暗的根源是「盤踞吾人精神界根深底固之倫理、道德、文學、藝術諸端」,單獨的政治革命並不能將其除去,必須進行倫理道德革命,故提出了「三大主義」,主...
林海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命運,以女性的立場寫出封建制度下被壓迫的妻與妾不同的身分地位,共同的哀怨。又寫出受五四新思潮影響及抗戰前後的女性命運、處境與婚姻的諸多問題,對於人物的心理刻畫有很生動的描寫。」●《城南舊事》是文壇名家林海音女士獨步文壇三十多年的經典作品。自1960年出版以來,不但在台灣暢銷不斷,在大陸也擁有廣大的讀者群。●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除了再版無數次的小說版外,1985年,本書在中國大陸搬上銀幕,電影「城南舊事」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大獎金鷹獎」、第十四屆「貝爾格勒國際...
王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筆從戎,在太行山與日軍戰鬥,戰地歲月豐富了生活體驗,充實了創造題材 著作《藍與黑》(長篇,被譽為四大抗戰小說之一,曾在台灣拍成連續劇)《長夜》(長篇,描述抗戰時期西南聯大的政治風波和亂象)《一顆永恆的星》(短篇集,描述抗戰時期淪陷區的地下工作) 評價王鼎鈞先生說:「〈父親〉一篇更勝〈一顆永恆的星〉,其寫父子情深處令人下淚,朱自清〈背影〉不足專美矣。」張秀亞說:「藍與黑這部由頭...
東北九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