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74.9986 ms
共 2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時間效應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來化合物在體內產生的毒性效應與時間之間的關係。此項關係可從外來化合物在血漿中的濃度與時間之間的關係推估而得。
|
毛細管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毛細管入於各種液體中時,管內之液面有升高或下降之現象稱為毛細管現象,如果管中之液面有所升高時此液面必如圖1中所示為上凹(concave upward)之曲面,而液面與管壁間之接觸角(angle of contact)θ必小於90°。如果管中之液面有所下降時,此液面必如圖3中所示為下凹(concave downward)之曲面,而液面與管壁間之接觸角θ必大於90°。毛細管內之液面升高(或下降)之高度h與表面張力σ;接觸角θ;液體之比重量γ;毛細管之半徑R等四個變數有關,其關係如下:
h=2σcosθ/γR 由上式可知,毛細管之半徑愈小,毛細管現象愈顯著。... |
黏度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體內,分子的內聚力及隨機運動傳遞動量,使流體運動時帶來的阻力效應。
氣體分子間的距離大,內聚力較弱,其黏度效應主要來自分子隨機運動的能量傳遞率。液體的分子間距離較小,內聚力為黏度效應的主要來源。一般而言,當溫度升高時,氣體的黏性變化亦隨之增加;溫度降低時,黏性變化亦隨之降低。而液體對溫度的變化則持相反之變化。 流體流經固體表面時因黏度效應而產生表面阻力,這是大部分飛行體阻力的來源。流場中有速度變化時,黏度效應是動量傳遞的重要媒介。 |
比較生物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某一生物體或其一部分,產生某種生物效應的參考輻射吸收劑量和產生同樣生物效應的某種輻射吸收劑量的比值,游離輻射的比較生物效應常和200仟伏(或250仟伏巔值)的X射線比較如下:
比較生物效應=200仟伏的X射線所產生某一效應的吸收劑量(雷得)/所要比較的輻射產生同一效應的吸收劑量(雷得) 常用的比較生物效應擬議的值如下: 註一:骨外生癌是指α發射體和226Ra比較。鐳在骨中的身體最大可負量是0.1微居里。 註二:比較生物效應已不再用於輻射防護而只用於輻射生物學。 |
溫度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彈性結構在平衡狀態下,因局部結構或全部結構的溫度變化,發生了熱脹冷縮的現象,使結構內部因束縛條件的影響產生了內力,而有溫度效應的表現;結構材料的膨脹係數多以α表之,是表示材料的膨脹率,以單位長度,升高一度所產生的線性膨脹長度為準;但對某一些材料亦有採用體積的變化來表示,稱為比容或比體積(specific volume)係數來度量之。
|
記憶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材料承受應力、應變的過程中,不管其經歷過程如何,皆會對材料造成某程度的影響,但越早發生的應力、應變過程,對材料的影響,會隨著時間的經過而減少,越近發生的應力,應變過程對材料的影響越大,此即為材料的記憶效應。
|
橫向應變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用應變計進行應變量測時,對於應變計中金屬絲需加一定的電壓,為了防止電流過大,產生發熱及熔斷等現象,金屬絲必須有一定的長度以獲得較大的初始電阻值。但測量構件應變時,又必須盡可能縮短應變計的長度,以符合接近量測一點的真實應變。因此,在應變計中之金屬絲一般均製作成柵狀(稱為敏感柵),固定在構件上之應變計,其敏感柵的電阻變化不僅與敏感柵軸線方向的構件應變有關,並與敏感柵寬度方向的構件應變有關,各種應變計對與其軸線垂直之橫向應變,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應,稱為橫向應變效應。當應變計使用於雙向應力場時,沿柵寬方向之應變可能導致明顯的讀數誤差,以致於欲得到任何給定方向的應變,須互相垂直地安裝兩片應變計,以得...
|
相對論性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狹義相對論,兩慣性座標系統之間的關係由勞侖茲轉換(Lorentz transformation)所決定,物理定律則應具有勞侖茲協變性(Lorentz covaniance)。由此而產生不同於古典牛頓力學的效應便稱為相對論性效應。如一靜止時質量為m0的物體,當其以速率v相對於觀察者運動時,則質量為
式中,c=3.0×108m/sec為光速。此稱為相對論性質量,而m不同於m0即是一種相對論性效應。一般而言,當運動速率與光速相比較之下很小時,相討論性效應是可忽略的。 |
隨機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健康效應(腫瘤、遺傳疾病等)的發生機率(不指嚴重性)為無底線的劑量函數。相對地,非機率(non-stochastic)效應,發生機率為有底線的健康效應。
|
採樣高度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選擇室外空氣品質測站位置需考慮測站位置高度,及採樣管位置的影響。一般污染物濃度分佈受垂直擴散及局部區域污染源影響,會隨垂直高度變化有所差異。以一氧化碳為例,欲量測街道汽機車廢氣排放對人體健康影響,其採樣高度約在人體呼吸器官位置,l-2m高左右。而空氣品質測站中,監測原生性SO2、NO2粒狀物及大氣反應衍生O3之空氣品質狀況其採樣高度離地面小於50英呎,離測站支撐建築物高度大於3英呎。而監測機動車輛排放之CO空氣品質狀況時,其採樣高度離地面小於15英呎,離測站支撐建築物高度大於3英呎。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