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書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一心繼承先人久絕的世業—太史令,重現孔子撰述《春秋 (史書)|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論述上代歷史。《隋書·經籍志》說:「談乃據《左氏春秋》、《國語 (書)|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接其後事,成一家之言。」可見司馬談有意繼續編訂《春秋》以後的史事。漢武帝元封元年,漢武帝|武帝進行封禪大典,司馬談身為太史令,卻無緣參與當世盛事,引為終生之憾,憂憤而死。他死前將遺志囑咐兒子司馬遷說:「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余不得從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司馬遷則回答...
名韁利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6) 軌躅: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前人的遺範。躅,音ㄓㄨˊ。 (7) 顏、閔: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閔子騫(西元前536∼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魯人。孔子弟子,以孝友聞,和顏回同列德行科。 (8) 極摯:所達到的最高境界。 (9) 繫攣:戀念不捨。攣,音ㄌㄩㄢˊ,通「戀」。 ...
爬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爬搔梳櫛,整理紛亂的事物。唐.韓愈〈送鄭尚書序〉:「蜂屯蟻雜,不可爬梳。」也作「爬櫛」。
示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2. 鄭愁予<賦別>:「念此際,你已回到海濱的家居,想你在梳理長髮或是整理溼了的外衣。而我風雨的歸程還正長。」 參考資料(註一) 董季棠著:《修辭析論》,台北:益智書局,1985年11月三版。頁77-88。(註二) 蔡宗陽著:《應用修辭學》,台北:萬卷樓圖書,2001年5月初版。頁112-120。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7%A4%BA...
整裝待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理行囊、用具,準備出發。如:「整裝待發的將士們,個個精神抖擻。」
心滿意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悸死。 (6) 歆:劉歆(西元?∼23)字子駿,後改名為秀,字穎叔,劉向之子。為漢代學者,繼父業,整理六藝群書,編成《七略》。對經籍目錄學具卓越貢獻。
折衝尊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3) 尊俎: 古代盛酒食的器具,泛指宴飲、宴席。俎,音ㄗㄨˇ,古代祭祀時,用來盛祭品的禮器。 (4) 折衝:打退敵人攻城的戰車。指拒敵取勝。 (5) 晏子:晏嬰(?∼西元前500),字仲,春秋齊人。歷事靈公、莊公,相齊景公。尚儉力行,為當時名臣。諡平,史稱為「晏平仲」,後人稱為「晏子」。 (6) 與:音ㄩˋ,參與。〔參考資料〕 《戰國策.齊策五》蘇秦說齊閔王曰:「臣之所聞,攻戰之道非師者,雖有百萬之軍...
內隱的人格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為這些行為是應該聚在一起的。人不只是單純取得他人看法,更明確而言,乃是藉由通過填滿許多失去的訊息,整理而成個人的全部觀念進而形成一種較完整的意見與境況。我們所做的方式之一,就是要通過所涉及到的,作為一種「內隱的人格理論」。註1就某方面而言,確定個人特質與其他特質是相關的,這就是一種信念。假如我們所觀察到認為某一種特質是一組特質的一部份時,那麼將能猜測到個人也具備那些特質的其他部份。對於什麼樣的特質能夠相配合,每個人都有屬於自身的觀點。例如:對某些人而言,特質「聰明的」、「安靜的」和「友好的」等等,可以組成一組。倘若觀察...
因陋就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訓詁,流傳於民間。因此兩派學說時見互相攻詰對立。劉歆是西漢末年的古文經學者,為劉向之子,他繼承父志,整理群書,編成《七略》,是我國目錄學的鼻祖。當時劉歆為了支持設立古文經的學官,撰〈移書讓太常博士〉,責備太常博士,認為他們不重視古文經的價值,只在今文經的斷簡殘篇中,做分析文句的瑣碎工作,態度馬虎,不求完備,這樣即使窮盡一生也無法對經書完全通曉。後來劉歆文中的「因陋就寡」演變為「因陋就簡」這句成語,比喻遷就簡陋的現有條件去做事。
紮根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紮根」,即是研究者先對一未知領域感興趣,並經由系統化方式蒐集資料,並以資料為本,將零星的資料歸納、整理、分析、詮釋,而聚焦形成理論(陳昺麟,2001)。 使用程序  紮根理論的研究程序一般可以分成五階段、九步驟,其步驟嚴謹且具系統性,以下將做詳細的說明(Pandit,1996):研究設計:文獻探討(提高先備知識)、立意取樣。蒐集資料:設計嚴謹的資料蒐集方法(建立研究資料庫,例如:參與觀察、晤談技術、文件分析等)、進入研究場所。資料整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