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5.08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倍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此在倍數的領域中,我們主要探討的是最小公倍數。而求最小公倍數的方式,也可利用快速的短除法來操作,其步驟與因數相同,皆為將各個數字擺放於同一列上,找出他們的共同因數為何,而再將每個數分別除以此共同因數,如此反覆的操作直到最後沒有共同因數為止,但最後最小公倍數是將左邊所除的共同因數相乘後,再乘以最後一列的數字,其所得結果才為各數字的最小公倍數。(註1) 最小公倍數之應用最小公倍數時常在應用問題中出現,舉例而言,姐姐三天回家一次,妹妹五天回家一次,而下一次姊妹倆同時回家會是在幾天後,或者公車到站時間的問題,可探討出兩台公車同...
補救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著採取適當的額外教學,教學之後再進行評量,以了解其學業成就表現,萬一其結果仍不盡理想,仍須遵循前述步驟,直到學生成就有良好的表現為止。為了便於補救教學的實施,多數採用資源教室的方式實施,教學生安排在學生教室上課,接受老師的指導,隨著電腦科技的進步,補救教學已經不限於傳統資源教室,亦可採用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方式。基本上,補救教學與補習教育不同,前者以特地學生為對象,只在增強其學習能力不足為目的;後者則以全民為對象,只在提升國民生活知識和教育程度為目的,國內各類以升學為目的之...
教育行政決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行政決定,為教育行政工作中「計畫、執行、考核」的基本程序之一,在每個步驟中都需要決定來推動下一個步驟,因此教育行政決定也成為教育行政組織的中心。(註一)目錄1 意義2 決定與決策的區分3 種類4 模式與應用5 關鍵字6 參考文獻 意義  為面對問題時,研擬及選擇各種可行的解決方案,以解決問題並達成目標的歷程。此定義包含三項要素:決定係為了解決問題而產生、決定是一種抉擇行為與過程、決定旨在達成預定的目標。(註一) 決定與決策的區分  「決定」...
觀察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察法(Observation Study)是最早用來蒐集研究資料的方法,是指在特定情境中,透過感覺器官等相關工具蒐集研究資料的歷程;依照觀察程序可分為結構式與非結構式觀察;也可以依照觀察者的角色分為參與者觀察與非參與者觀察。觀察法的特徵是可以實地蒐集資料,其研究方法的實施步驟是界定觀察的主要行為-準備觀察的紀錄工具-決定觀察的受試者、時間以及特定環境/情境-建立與觀察者的關係-進行觀察與記錄。
組織變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抗拒3 變革步驟4 關鍵字5 參考文獻 定義  組織變革是組織進步必經的過程。組織為一個活性並會與外界互動的團體,當其遇到困難或是需要被賦予新生命時,組織變革就為必要之手段,一般變革會以高階領導人開始進行,但事實上組織中的任何一位成員皆可以開創變革或貢獻成功。而當進行變革時會引起反抗,這是人們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和確保地位的正常反應。如何進行成功的變革,讓組織邁向成長之路,考驗著眾人的智慧。其簡明定義如下:為了因應組織外部環境的變化,或是想提升組織內部的績效,所進行的改革。(註一) 抗拒  一般抗拒變革的原因...
藍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工程師為了製造機器、建造房屋,而用晒藍法製成的設計圖。如:「製造精密儀器之前,都須先繪製藍圖。」
2.比喻規劃與圖謀。如:「這是國家經濟建設的藍圖。」
直接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分任務(次級任務),發展出各個訓練活動,以確保每一次即任務的精熟,最後,將全部的學習情境安排成各個步驟,以確保成分任務能適當地遷移(類化)到另一個成分任務,並且在更為進階的學習之前達成前備技能的學習。在開始上課時就宣布目標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它提供了一個架構,在這個架構下,將訊息、教材和學習活動適得其所地安排進去。明示教學的進行大致遵循以下五個步驟:1.從舊經驗引導新學習。...
結構化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的訊息,或將不同部分的工作結合在一起,含文字、文字搭配圖像、圖片、齊格,或實物範例方式,說明工作的步驟與完成的目標,一看便能清楚知道如何完成該項作業。 資料來源 國小特殊教育
小組協力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巧練習頁(約6-8個練習題)以及形成性測驗:1.說明頁:概觀教師要呈現之內容,解釋要精熟之技巧和解題步驟。2.技巧練習頁:每頁包含一些技巧練習題,每一技巧練習頁均介紹一個次技巧,逐步練習以熟悉完整之技巧。3.形成性測驗:包括兩個相同難度之測驗。 二、進行分組學生依能力、性別、社會背景等因素組成異質小組,經一段時間後再重新分組。 三、安置測驗在學習前先進行安置測驗,以便安排學生從最適合之個別化方案中開始學習。 貳、教學實施 一、分組學習教師在教學前先實施前測,並依前測結果給予學生一起點位置,學生依據以下
名義團體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義團體技術目錄1 定義2 技術的步驟重點3 優缺點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定義名義團體技術一種團體構思,但成員卻少有語言溝通的做決定技術。因雖有團體之名,卻無團體溝通之實,也就是說團體二字只是一個名義上的說法,並不是真正的團體,故稱為名義團體技術。 技術的步驟重點本技術進行的步驟如下:首先將所要計畫的問題,以書面的方式交給每位成員。成員在不得交談的情況下,各自構思並寫下自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