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石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鼓形的石塊。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鮑丘水注》:「南逕燕山下,懸巖之側有石鼓,……耆舊言:燕山石鼓鳴,則土有兵。」《唐語林.卷五.補遺》:「鄴西鼓山東北有石鼓,俗傳石鼓鳴則兵起。」
石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煤炭。北魏.酈道元《水經注.㶟水注》:「山有石炭,火之,熱同樵炭也。」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香餅,石炭也,用以焚香,一餅之火,可終日不滅。」
嗟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擬聲詞。形容水流聲。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今惟見水異耳,嗟嗟有聲,聲聞數里。」
涇渭不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涇渭分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涇水是渭水的支流,源出甘肅省而流入陜西省注入渭水,《詩經.邶風.谷風》中說:「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意思是說涇水和渭水,各有清濁,在涇水注入渭水時,仍然清濁不混,界限分明。在《初學記.卷六.涇水九.敘事》引《辛氏三秦記》及《山海經注》提到:「涇水出安定朝郡縣西幵頭山,……與渭水合流三百里,清濁不相雜。」由此可見,自古即有涇、渭之清濁不相雜的說法,然而古時對於涇、渭二河的清濁,一直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涇清渭濁,一說涇濁渭清。清末學者譚嗣同對此做過仔細的觀察,認為河水的清濁,是隨著季節時序而改變的,他在《石菊影廬筆識.學篇》中說:「留心覘之,夏秋二水皆濁,...
百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洲名。在今湖北省枝江縣東。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縣左右有數十洲,槃布江中,其百里洲最為大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排水道。《文選.左思.魏都賦》:「墱流十二,同源異口。畜為屯雲,泄為行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濁漳水注》:「魏武王又堨漳水迴流東注,號天井堰,二十里中作十二墱,墱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
異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別名、外號、綽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漾水注》:「濁水即白水之異名也。」《貫華堂古本水滸傳》第三六回:「因此,人起他一個異名,喚做浪裡白條張順。」
蕭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錯落疏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
乳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乳酪。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長者女以金缽盛乳糜上佛。」宋.陸游〈殘臘〉詩:「乳糜但喜分香缽,銀勝那思映綵鞭。」
湖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湖泊和沼澤。《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劉祐傳》:「時中常侍蘇康、管霸用事於內,遂固天下良田美業、山林湖澤,民庶窮困、州郡累氣。」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注》:「鉅野湖澤廣大,南通洙泗,北連清濟,舊縣故城,正在澤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