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以熱水燙後去毛。如:「揚湯燖毛」。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溳水注》:「溫水出竟陵之新陽縣東澤中……其熱可以燖雞。」
望衡對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衡,指門。宇,指屋子。望衡對宇指門戶相望,房屋相對。形容住得很近。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沔水注》:「望衡對宇,歡情自接,泛舟褰裳,率爾休暢。」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三.灤陽續錄五》:「余鄉張明經晴歲,除夕前,自題門聯曰:『三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千錘百煉人』。適有鍛鐵者求彭信甫書門聯,信甫戲出此二句與之。兩家望衡對宇,見者無不失笑。」
襄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勢浩大,漫過山陵。《書經.堯典》:「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
物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像貌、樣子。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石壁色紅,間有白文,類牙形,並以物像受名。」《儒林外史》第二回:「一會兒砸嘴弄脣的,臉上做出許多怪物像。」
涇渭了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涇渭分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涇水是渭水的支流,源出甘肅省而流入陜西省注入渭水,《詩經.邶風.谷風》中說:「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意思是說涇水和渭水,各有清濁,在涇水注入渭水時,仍然清濁不混,界限分明。在《初學記.卷六.涇水九.敘事》引《辛氏三秦記》及《山海經注》提到:「涇水出安定朝郡縣西幵頭山,……與渭水合流三百里,清濁不相雜。」由此可見,自古即有涇、渭之清濁不相雜的說法,然而古時對於涇、渭二河的清濁,一直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涇清渭濁,一說涇濁渭清。清末學者譚嗣同對此做過仔細的觀察,認為河水的清濁,是隨著季節時序而改變的,他在《石菊影廬筆識.學篇》中說:「留心覘之,夏秋二水皆濁,...
乘奔御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乘著快馬,駕御著風飛行。形容速度很快的樣子。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激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沖激而濺開。《淮南子.墬形》:「陰陽相薄為雷,激揚為電。」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涑水注》:「涑水自城西注,水流急濬,輕津無緩,故詩人以為激揚之水,言不能流移束薪耳。」
懸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勢險峻。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涑水注》:「路出北巘,勢多懸絕,來去者咸援蘿騰崟,尋葛降深。」
孔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洞穴。漢.班固《白虎通德論.卷八.情性》:「山亦有金石累積,亦有孔穴,出雲布雨,以潤天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泗水注》:「積石相臨,殆無土壤,石間多孔穴,洞達相通。」
歷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相傳舜初耕於此。歷山所在的說法很多:(1)位於山西省永濟縣東南,又名雷首山、歷觀,上有舜井。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南朝宋.裴駰.集解。(2)位於山西省翼城東南,上有舜王坪。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唐.張守節.正義。(3)位於山東省歷城縣西南,山上有舜祠,故又名舜耕山。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注》。也稱為「歷山」、「千佛山」。(4)位於山東省濮縣東南,上有陶墟,相傳舜耕陶於此。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瓠子河注》。(5)位於浙江省餘姚縣西北,有舜井。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南朝宋.裴駰.集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